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民用核技术为转型提供“核动力” 年产值逾3千亿

2018-10-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石化新闻

    原题:民用核技术为转型提供“核动力” 年产值逾3000亿元

    核技术应用具有技术含量高、替代难度大、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不仅可以加快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民用核技术产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但其占GDP比重仅为0.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潜力巨大

    日前,首届中国国际核技术应用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据悉,我国民用核技术(辐射科学和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步入产业化阶段以来,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目前年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水平、较为完整的体系。

    民用核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称为“核工业的轻工业”。民用核技术应用包括以带电粒子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为辐射源的辐射技术应用,以放射性同位素为载体的辐射、示踪技术应用等,目前广泛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国家安全等国民经济领域实践。

    “比如,造纸厂产生的废水用已有的生物化学方法结合民用核技术方法来处理,可以达到更加高效、环保的治污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物理学家王乃彦说,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民用核技术产业将突破万亿元规模。

    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多项政策,将民用核技术产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扶持。2016年,《“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更是将“促进核技术应用,壮大核产业规模”作为重点任务推进。此外,科技部在历次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中均给予了研发支持。

    “核技术应用具有技术含量高、替代难度大、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不仅可以加快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王毅韧说。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民用核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介绍,在民用核技术应用领域年产值占GDP比重方面,美国为4%至5%,日本和欧洲约为2%至3%,我国仅为0.4%。

    民用核技术不仅在工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还与百姓生活日趋密切。以核医学为例,目前我国形成了完整的临床应用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国拥有PET和PET/CT设备258台,核医学显像诊断210万人次/年,诊断费用近50亿元;我国肿瘤治疗机构从1986年的264家增长到2015年的1413家,放疗市场由2008年的8.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8.8亿元,年复合增速达24.42%,且呈现加速迹象。

    近年来,加速器、反应堆、同辐光源等一批科学装置建成和投运,有力支撑了我国民用核技术发展,进而促进民用核技术产业走向标准化、集约化与国际化。“随着核电建设快速发展和‘核电出海’,与其密切相关的民用核技术应用将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更多领域,迎来跨越式发展。”王乃彦说。

    同时,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民用核技术发展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电子辐照加速器制造、γ辐照装置及钴源生产、射线成像检测设备、医学诊疗设备等众多领域均取得了较快进展,专利年申请量达近万件。

    例如,同方威视研制出一系列填补国际空白、核心技术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拥有国内外专利2000余件,其中国际专利500多件,900多件专利已经产业化;上海联影在国内外多地设有研发中心,申请专利1600多件,其中国际专利154件;中国同辐公司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钴—60源国产化,促进了中国辐射科学和技术产业健康发展;中广核达胜公司在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有400多家单位直接从事辐射科学和技术研发与生产,相关单位达数千家,民用核技术产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是2010年的3倍,为全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岗位。(记者 喻 剑)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燕山石化乙烯月产量连续突破7万吨
· 广东石油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助力加油
· 福建石油全面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 销售华南:筑牢冬季管道安全
· 管道公司整治机关作风从“小节”入手
· 湖北化肥晒出环保二维码信息
· 山东LNG项目二期工程举行开工仪式
· 江汉油田:在“深”上下功夫 在“实”上出成效
   图片新闻
南京工程电仪沙特籍90后员工获称赞 无人机成为巡检“利器”
转变钻井液思路促提速提效 上海石化狠抓产品包装质量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客人
· 戴厚良会见韩国SK集团会长
· 李云鹏赴新疆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 喻宝才出席国际石油化工大会CEO圆桌会
   行业·国际
· 道达尔CEO证实将参加沙特“沙漠达沃斯”
· 斯伦贝谢第三季度利润同比强劲增长18.2%
· Star投产将大幅降低土耳其对进口成品油依赖
· 墨西哥南部天然气短缺11月份将达到临界点
· 海洋钻井服务船舶行业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复苏
· 黑石集团以7亿美元收购石油服务公司Ulterra
· 英国石油公司获准开发北海Alligin油田
· 持续推进能源改革对墨西哥石化工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行业·国内
· 首个民营LNG接收站项目投运 缓解天然气缺口
· 天津大型LNG储罐投产 确保三地今冬明春供气
·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增销迎冬供
· 新奥集团签署舟山LNG接收站二期扩建框架协议
· 浙江谋建LNG全国登陆中心 力争输出国家管网
· 氢能社会 蓝图虽美好仍需上下求索
· 中澳碳封存试验启动在即
· 煤层气将成我国天然气重要供应力量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