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09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提前部署越冬生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全体员工坚守岗位,确保大牛地气田“稳”得住、东胜气田“上”得快 10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毛乌素沙漠中的东胜气田天然气处理站时,该站一期工程刚投产不久。处理站站长马军军说,一期工程的投产有效释放了东胜气田产能,目前日产量超过300万立方米,年底有望达到400万立方米。该站一期工程年处理天然气能力达10亿立方米,一期工程的旁边,相同处理能力的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投产。 有半盆油、满盆气之称的鄂尔多斯盆地,是国内四大天然气主要生产区之一,也是保供华北市场的主力气源地。中国石化在该盆地有两大气田,其中大牛地气田于2005年规模开发,重在“稳”,年产量要稳在30亿立方米的高位;东胜气田从2016年起加快开发,重在“上”,今年预计产气超11亿立方米。 为掌握天然气生产主动权,华北油气分公司在9月开展天然气上产保供百日劳动竞赛,成立由分公司副总经理任组长的产能建设推进协调小组,下设施工手续办理、技术保障、产建提速提效、大牛地气田稳产、东胜气田新井上产、工程服务等6个工作组,全力完成年度天然气保供和产能建设任务。目前,该公司已排出百日劳动竞赛期间136口钻井、117口试油气井、118口投产新井、53口措施作业井的运行计划表,重点突破施工手续办理瓶颈,强化产能建设生产运行。 采气二厂党委书记周建生介绍,目前钻井、压裂、固井等7类100支施工队伍正奋战在东胜气田工区,全力以赴推进新井快速上产。两年前,东胜气田年产气还不到1亿立方米,今年前三季度达7.8亿立方米,预计全年达11亿立方米,明年计划冲刺15亿立方米。 该厂员工过去主要从事钻井、采油工作,于2016年底整建制转为采气队伍,能否胜任当前工作是气田上产的一大挑战。为此,该厂组织员工到大牛地、苏里格等先进气田学习,实行每天一道题、每周三道题、每月考一次,使员工尽快掌握上岗技能。周建生说,为实现安全平稳越冬生产,该厂在国庆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启动冬季安全生产工作,为基层单位印发《2018年冬季安全生产措施汇编》。 同在毛乌素沙漠的采气一厂厂长何云介绍,早在8月底他们就启动保供上产冲刺工作,聚焦稳产保供的21个核心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针对老井控递减的8项技术保障措施和投产井冬季生产规律,细化分解20项具体任务和13项管理保障措施。 天然气越冬生产,最害怕低温、高压、产水,一旦三个条件满足,就会形成水合物堵住管线。而大牛地气田三者样样不缺:低温,气田越冬生产从11月持续到来年3月,夜间气温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高压,气田采用的就是高压进站工艺;产水,大牛地气田气井普遍产水。为此,公司上下严阵以待。在气井产水最多的采气管理六区59号集气站,青年工人马小未说:“一晚上要不眨眼地盯着屏幕,观察哪里压力出现变化并及时处理。” 大牛地气田流传这样一句话:“气井压力一降低,人的血压就升高。”针对部分气井压力降低的问题,华北油气分公司计划今年投产36座二次增压站。10月17日,记者在该厂49号集气站了解到,该站二次增压后29口水平井日产量由20.6万立方米增至23.2万立方米,气井生产时率由98.5%增至100%。 何云说,再过几天供暖后,全厂上下就将进入警戒状态——分公司副总经理将到采气厂指挥生产,厂领导下沉到管理区驻队,管理区领导则直接到集气站驻站,技术员也承包到站、到井,齐心协力确保平稳运行。(程强 何世念 戴安妮 黄嫣然 马献珍 苏延福 李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