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谱写石化新篇章
 

中原油田油气核心业务大幅减亏

2018-12-03 来源: 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坚持“不靠油价靠作为”,强管理、降成本,前9个月,比预算减亏7.9亿元,同比减亏77%,东濮老区盈亏平衡点比去年下降13美元/桶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记者于银花 通讯员王 磊报道:今年以来,中原油田紧抓油价回升有利时机,坚持思想不松懈,仍然以“不靠油价靠作为”的姿态加强管理,把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低成本发展贯穿始终,坚决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前9个月,比预算减亏7.9亿元,同比减亏77%,东濮老区盈亏平衡点比去年下降13美元/桶。原计划明年实现的油气核心业务整体盈亏平衡的目标,有望于今年提前实现。

    去年四季度以来,原油价格稳中有升,给油田企业减亏扭亏带来利好。但中原油田干部员工清醒地认识到,油田成本竞争力还不强,仍未摆脱亏损局面,寒冬尚未远去,必须持续抓好寒冬期创新形成的一系列好做法,从严管理、精益管理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他们一方面加大措施工作和新井投产力度,努力增产增效;另一方面,不断深化从严管理、精益管理,进一步拧紧主业发展链条,切实提升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好转,扭转了油气储量替代率下滑、油气产能接替规模下降、油气单位完全成本上升的势头,实现大幅减亏,夯实了可持续发展基础。

    中原油田坚持“有效益的油一滴不少,无效益的油一滴不要”的原则,全力推进增量增效工程。按照“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立足长远、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强部署、方案、设计、实施4个优化,力争使每一个增量项目都成为效益增长点。1~9月,在集团公司下达计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把调整、更新井由20口优化为16口,投资较低的侧钻井从49口增加到57口;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产能从3.08万吨提高到6.68万吨,新井当年产量从2.3万吨提高到4万吨。

    开发上,他们狠抓老区提质提效,在精细开发上持续发力。综合应用侧钻、大修、转注等手段,恢复完善注采井网,配套应用井网优化、注采优化、流场优化等低成本调控措施,强化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综合治理8个区块,自然递减率比计划降低5.6个百分点,夯实了油藏稳产基础。

    工作中,他们不断完善开发过程管控机制,以精细注水、改善水驱效益为核心,进行精细化动态调配,认真开展注采分析,及时对开发趋势变差油藏进行调控。前三个季度,压减低效无效注水49.2万立方米、无效产液量31万吨,实现降本提效。优化措施挖潜,油井措施有效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平均单井增油量提高28吨。油气单位完全成本比预算减少54.96元/吨,同比减少80.64元/吨。同时,稳步推进高效注水示范区建设,带动开发工作精细化、效益化。1~9月,油田自然递减率同比降低6.23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好纪录。

    三次采油是中原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接替方向。该油田持续推动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开展方案部署、工艺设计,工程实施全环节优化,全过程降低投资成本,不断提升气驱效益。1~9月,濮城沙一下注气开井4口,试验区油井开井14口,年产油连续5年保持9000吨以上。

    普光气田是中原油田的主力阵地,但是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地层压力降低,水侵现象逐步显现,造成产能降低。为此,中原油田强化气藏精细管理,积极开展控水治水试验,完善控、排、堵水配套工艺技术,控制边水推进,有效控制产量递减。近年来,气田亿方气水侵量逐渐降低,目前维持在4.5万立方米左右,比高峰时下降4.23万立方米,今年没有新增出水井。

    在寒冬期低油价形势下,油田“大马拉小车”的资产配置问题逐渐凸显。为把现有资源资产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今年,中原油田加强资产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升资产管理创效水平。按照“优良资产多创效、有效资产再提效、无效资产变有效、负效资产处置掉”的原则,油田创新资源共享和网上公开招标销售两大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优化盘活内部资产资源。自平台投入运行以来,盘活372项资产,价值3571万元。报废资产实施网上公开招标销售,推进竞争报价,销售价格明显提升。通过提升资产管理效能,油田资产质量和效益日趋好转,总资产报酬率较过去提高5个百分点,储量价值大幅提高。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