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预计2050年国内天然气需求有望超8000亿方

2018-12-12     来源:
石化新闻

    原题:预计2050年国内天然气需求有望超8000亿方 中国油气企业应加强长远规划

    原文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李晓渝

    新加坡国际能源周及系列活动日前在新加坡闭幕。今年的能源周活动以“能源革新:投资,创新,整合”为主题,全球能源领域的决策者、投资人和行业领袖就当前全球能源局势、能源变革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影响等课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建议,中国油气企业应着眼能源变革,立足长远,加强针对油气行业未来的规划和布局。

    全球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

    受各主要产油国供应上升、沙特在美国压力下增产等因素影响,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参加新加坡国际能源周的专家们表示,美国政策仍不明朗,全球石油市场的走势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在接受记者联合采访时指出,全球石油市场正在经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期。首先,尽管增长有所放缓,但全球石油需求仍然非常强劲;其次,伊朗出口下降和委内瑞拉产量大跌造成原油供应受限;此外,沙特的闲置产能缩减导致市场紧张。

    比罗尔认为,沙特的闲置产能作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关键缓冲目前已经降至非常令人担忧的水平。但他同时表示,相信其他产油国,尤其是海湾国家,将对市场紧张发挥缓解作用。

    新加坡原油市场研究分析机构Vanda Insight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范达娜·哈莉表示,一系列破坏性力量正在同时作用于全球石油市场,尤其是美国重启的对伊朗能源领域的制裁,已经对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她说,伊朗的大部分石油都进入亚洲市场。此前,每天伊朗出口大约230万桶至240万桶石油,其中大约120万桶至130万桶石油是中国和印度消耗的。因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很可能对这两个国家造成巨大影响。

    哈莉告诉记者,美国给市场发出的信号不够明确,因此很难准确地预测市场的走势。有分析人士认为油价将跌向每桶60美元关口,也有人认为油价会回到90美元甚至100美元的价位。她则认为,尽管欧佩克的闲置产能越来越少,但只要闲置产能没有耗尽,国际油价就不会因此冲击100美元价位,而且最终决定油价的还将是市场需求。

    她表示,2018年的石油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而出现了强劲的上升,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那么石油需求的增长也会放缓。目前,欧佩克已经在讨论是否需要再次减产,而经合组织成员国原油库存自7月以来一直在增加,因此过剩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

    哈莉认为,国际油价可能会处于70-80美元的区间之内,也有可能会超过80美元,但是具体能够冲高到什么价位还是取决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力度。

    国内油气进口将超过6300亿方

    今年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报告,提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至44.7亿吨标煤,到2030年,将下降至41.8亿吨标准煤,而到205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8.7亿吨标准煤,并基本稳定下来。同时,受中国的减煤增气政策推动,天然气成为中国近年来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预计到205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有望增长超过8000亿方,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至超过25%。基于此需求预测,报告认为,未来30年,中国的能源进口需求也将从以油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天然气为主,预计到2050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增至超过6300亿方,进口依存度达到78.5%。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刘强在新加坡国际能源周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中国国内的油气市场需求会上升,这是由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律共同决定的。如果国内的经济形势能维持较好的势头,那油气市场需求也会有较快的发展;反之,油气市场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刘强认为天然气替代传统燃料的一个重点是发电领域,暨从煤电转向气电。他说,如果煤改气发展顺利,那么天然气需求增长就会比较快。另一个重点是工业用气领域,如果陶瓷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行业从烧煤转为烧气,那么也会给国内的天然气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刘强表示,国内减掉成品油出口的石油净需求已经达峰,原因之一在于人口趋势的影响。他说,虽然我国总人口下降不快,但是年轻人口的下降速度很快,比如作为驾车主力人群的50岁以下人口就有比较大的降幅。他说,国内现在石油进口还在增长,更多的是因为中国作为炼化的基地正在向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出口成品油。但总体来说,国内油的市场比较稳定,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

    中国油气行业的未来

    上个月底,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先后公布了三季报。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71万亿,净利润481.21亿元,中国石化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7万亿,净利润599.80亿元。

    哈莉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大型国有炼油企业今年的业绩相当好,在中国国内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获得了较高的炼油利润率。但是,现在一些分析人士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在2019年进一步放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对国内油气需求造成负面影响。

    她建议,中国油气企业要立足长远,不能把短期内强劲的石油需求增长视为理所当然,而要注意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实际消费的变化,警惕炼油产能的持续增长和过剩。她说,目前越南、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国都有计划新建炼油厂,中国企业必须着眼未来市场需求,而不能埋头只顾增加炼油产能。哈莉还建议中国企业多关注跨国油气企业,如壳牌、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看看它们在关注什么,在为未来做哪些计划,尤其是这些行业巨头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布局。

    刘强则表示,国际油价自2016年开始恢复性增长,并且在今年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他认为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是一个波动的过程,油价处于高位主要会对山东地炼等“三桶油”以外的中国炼油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它们的利润空间被缩小。但长期来讲,中国油气行业的具体发展除了取决于国际油价的下一步走势外,还要看未来改革的措施能否让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

    此外,本届新加坡国际能源周上,建设亚洲天然气枢纽,形成亚洲油气基准价格是讨论的一个热点。刘强认为,上海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形成了黄金-美元-人民币的三角,这可能会被国际投机者利用以打压人民币汇率。他建议上海国际能源中心也推出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让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与美元计价原油期货同时在市场上运行,给市场参与者们多一个选择。哈莉则表示,中国推出原油期货的时机非常正确,但同时以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略显仓促。她说,人民币在未来可能会真正成为完全的国际化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并像美元一样在全球范围内都被接受,但这应该是逐步实现的过程,要一步一步来。她也建议上海国际能源中心推出美元计价合约,以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参与,让中国的原油期货更好地发挥套期保值的功能。

    哈莉还表示,建设亚洲天然气枢纽对于所在国的政策、法律体系、产业生态、劳动力、仓储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需要市场的广泛参与。现在,很多亚洲国家都争相提出要建设本国境内的天然气枢纽,但要一个泛亚洲地区的天然气枢纽的形成需要多个国家的共同合作和努力。而这样的区域合作会受到政治风向、民族主义情绪兴起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亚洲天然气枢纽的出现时间现在还很难预测。

    刘强则表示,在中国建设天然气枢纽不一定会与新加坡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建设的枢纽形成竞争,反而可以成为接力关系。以新加坡为例,如果新加坡建成了天然气枢纽,上海也建成了天然气枢纽,那么上海的枢纽可以作为二级商代表中国市场与新加坡的枢纽展开合作,双方还可以互相参股。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石化机械公司助力顺北油气田解提速难题
· 天然气分公司日销量突破1亿方
· 销售华南:昂首走在国产化征途上
· 化销华北全面推广“六抓”工作法
· 湛江东兴石化公司荣获广东省“百强企业”称号
· 福建石油开展车e族充值送加油满减活动
· 中国石化粤东物流园新产品吞吐量创新高
· 上海石化开建生物流化床处理PTA污水试验项目
   图片新闻
西北油田首次引进智能化修井设备 湖南永州石油:党员扶贫瑶乡情系民
不留遗憾,只留微笑 全力以赴保供气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海南省常务副省长
· 戴厚良会见福建省常务副省长
· 李云鹏赴新疆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 喻宝才出席中西企业顾问委员会会议
   行业·国际
· 伊拉克十一月原油出口下降但产量基本稳定
· 澳大利亚取代卡塔尔成为世界最大LNG出口国
· 周一布伦特原油在减产后上涨但前景依然疲弱
· 英国石油将针对气候目标提交第一项股东决议
· 美国CP Chem关闭密西西比州PX工厂
· 墨西哥政府承诺在明年3月前完成炼油厂招标
· 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天然气需求强劲 价格上涨
· 印度Petronet公司寻求购买美国LNG的长期交易
   行业·国内
· 周五国内油价或迎“四连跌”
· 乙二醇期货上市首日交投活跃
· 青岛港联袂打造“原油圈”命运共同体
· 两部委联合印发清洁能源消纳计划
· 新型铂催化剂降低氢燃料生产成本
· 金联创:本轮成品油零售价搁浅与下调概率并存
· 522亿元吸并万华化工 万华化学成为行业“一哥”
· 油价“过山车” 新兴市场开启“紧箍咒”模式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