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4-02 来源: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持续大优化创造大价值 ——镇海乙烯精益管理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梅辽颖 通讯员 卞江岐 张士刚 “按照中国石化评价标准,镇海乙烯是中国石化唯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装置。”中国石化乙烯装置新一轮所罗门绩效评价结果讲评会上,国际咨询公司做出上述认定。 即便取得这样的成绩,镇海炼化依然在寻找优化空间。“要和国际最先进的企业论伯仲。”该公司领导在经济活动分析会上要求。 根据集团公司2019年工作会议部署,镇海炼化确立了跨越升级、打造世界领先绿色石化基地的中远期目标及今年的具体任务目标。他们聚焦稳增长保效益,精心组织生产经营,制定36项全员增效措施,持续做好原料优化、系统优化、区域优化,努力拓展优化空间,创造更大价值。 原料优化降成本,高附加值产品收率达62.84%,比去年平均水平高0.47% 截至2月底,镇海炼化吨乙烯原料成本继续保持集团公司最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乙烯装置去年停工检修两个月的情况下,累计吨乙烯原料成本水平依然名列前茅。 在该公司烯烃部总工程师蒋明敬看来,这是公司从源头抓优化的结果。“公司各部门勤算账、细算账、算大账,从选择原油品种时就兼顾乙烯生产,让裂解炉吃得饱、吃得好。” 原油采购既要考虑成本因素,又要满足炼油、化工两大板块整体效益最大化。镇海炼化动态优化高低硫原油结构、原油轻重结构、掺渣资源结构,努力拓展机会油种,实现性价比最优。他们对每一种原油资源流向进行技术分析,按照产品的价值进行排序,精确定位物料的总流程流向,让每个碳氢分子物尽其用。 全流程优化团队每周出一期效益测算排序,对可供乙烯装置使用的12种原料进行效益排序,对衍生的15种原料组合进行效益测算。像这样的测算,计划、生产、财务等部门都在开展,每年各部门联动测算的优化方案超过600稿,通过持续的滚动效益测算来指导生产经营。 生产管理部门做好物料平衡、调整装置负荷,使上游装置产品分布处于黄金点,输送更多优质物料给乙烯装置。富乙烷气、富乙烯气、碳五等轻质原料是乙烯的优质“粮草”,高附加值产品收率高、效益好。为增加轻质原料的占比,去年底,公司优化二轻烃装置流程,提高装置负荷,富乙烷气产量每小时增加两吨。这些原料优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乙烯轻质原料进料比例高于去年平均水平,高附加值产品收率达62.84%,比2018年平均水平高0.47%。 系统优化增效益,根据产品效益日测算调整生产结构,增产高附加值产品 镇海炼化的炼油和化工装置深度联合,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调整都是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该公司坚持炼油、化工一盘棋,坚持整体效益最大化,通过系统优化赢得效益。“产品结构、物料平衡、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都是优化提升的契机,所以优化工作是没有止境的。”镇海炼化生产处、调度处副处长蓝伟辉说。 1月30日,公司新建的煤焦制氢装置投产后,氢气不足的瓶颈得以解决,也给优化带来空间。过去,受制于氢气匮乏,加氢裂化装置的负荷一直不高。煤焦制氢装置的投产增加了氢气总量,两套加氢裂化装置首次满负荷运行。公司通过再次优化,提高裂化反应深度,加氢裂化尾油提质增量,供给乙烯装置的“粮草”更丰富。这套系统优化的组合拳,让以加氢尾油为原料的裂解炉从“吃不饱”到“开足马力”,实现高负荷运行。 市场上,苯乙烯的价格比汽油高一倍。镇海乙烯装置的产品裂解汽油中含有苯乙烯成分,合在一起是“白菜价”,拆开可以卖出“香菜价”。 镇海炼化建成裂解汽油抽提装置,将苯乙烯从裂解汽油中提取出来,开工至今累计生产苯乙烯2.3万吨,实现大幅增效。最近,他们再次优化流程,对苯乙烯尾料进行回炼,送下游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作为原料,这个变废为宝的创新措施全年可增效850万元。 镇海炼化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产品效益日测算。在裂解装置中,同等原料的情况下,乙烯和丙烯的产量就像“跷跷板”,一头压下,一头就升高。去年10月,丙烯效益高于乙烯,烯烃部调整生产,依托APC先进控制和RTO实时优化,精确调整裂解深度,优化工艺操作,通过提高加氢选择性、增强丙烯精馏塔顶冷凝器能力、增强分离效果等一系列措施,每日多产丙烯90余吨。 区域优化谋共赢,每年与开发区企业互供物料150多万吨,互供企业达19家 宁波市镇海区的海天路贯穿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天路架设的化工主管廊带宽达14米,五颜六色、粗细不一的管线连接着镇海炼化和开发区企业。镇海炼化每年与开发区企业通过管线互供物料150多万吨,供应区企业的物料达22种,互供企业19家。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中,区域化发展道路还将继续延伸。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镇海炼化仅一墙之隔。镇海炼化综合考虑化工园区的原料需求和储运成本两大因素,利用技措技改项目不断优化储运工艺,先后向开发区内的阿克苏、爱思开等企业输送丁二烯、丙烯、乙烯等产品,优化公司出厂产品结构,降低周边企业原料成本。 随着开发区企业数量增长,下游化工企业对乙烯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低温乙烯日常储存呈液相,温度为零下104摄氏度,需升温成气相乙烯后才能成为周边化工企业的原料。低温乙烯的储存和输送对于化工园区的企业是个难题。镇海炼化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直接将液相乙烯升温为气相乙烯,并管输至化工园区企业家门口。去年,6万吨乙烯产品通过管输送到开发区,实现合作共赢。 在生产安排上,镇海炼化将开发区企业纳入体系中同频共振。2018年乙烯装置检修,镇海炼化提前一年就和相关企业沟通对接,开发区内多家企业和乙烯装置同开同停、步调一致。对于没有安排检修的企业,镇海炼化也提前统筹、控制库存,将产品优先供给他们,使之保持稳定生产。 在镇海炼化的示范引领下,开发区产业链不断拉长,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集群效应日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