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

2019-04-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石化新闻

    原文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高伟

    为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建立,在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权益不落实、监管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产权纠纷多发、资源保护乏力、开发利用粗放、生态退化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当前已经形成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格局,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所有权使用权分离,囊括地权、房权、矿权等诸多权利,横跨陆海空”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保护自然资源财产权益、维护自然资源市场交易秩序、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意见提出,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

    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市场配置、政府监管。具体而言,是以扩权赋能、激发活力为重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促进自然资源权利人合理利用资源。

    意见同时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计划到2020年,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基本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力度明显提升,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内容还包括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推动自然生态空间系统修复和合理补偿等九项主要任务。

    此外,意见提出将统筹推进试点机制。其中包括:在福建、江西、贵州、海南等地探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等区域,探索开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茂名石化全力抗击特大暴雨保安环
· 石油工程建设一季度国内市场开发超进度
· 西南石油局老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完成
· 日濮洛管道黄河定向钻主河槽穿越施工创国内新纪录
· 中原油田自采物资全部上线运行
· 华东石油局:花园式油田的绿色践行
· 上海院强化财务对接支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 金陵石化“四个到位”扣住危化品安全管理命脉
   图片新闻
石化热塑橡胶热销"一带一路" 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胜利241船完成坞修返航埕岛...
铜陵石油全力服务凤丹文化旅游节 贵州毕节石油积极做好春耕用油服务工作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英国BP集团首席执行官
· 李云鹏赴新疆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 喻宝才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蒋亮平赴山西石油调研
   行业·国际
· 雪佛龙以3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阿纳达科
· 雪佛龙收购阿纳达科石油公司溢价39%
· 雪佛龙收购阿纳达科将是史上第八大能源业交易
· 巴黎协定可能使石油需求稳步下降
· 新奥集团将放弃收购东芝在美国的LNG业务
· 沙特阿美计划到2030年将其炼油网络扩大一倍
· 石油繁荣二叠纪盆地天然气放空燃烧量增加85%
· 沙特阿美与巴基斯坦商讨首次LNG交易
   行业·国内
· 新奥:将建天然气全球资源池 增强国际贸易业务
· 甲醇行业大咖云集南京 热聊产业创新发展
· 苹果将富士康等纳入其清洁能源计划
· 甲醇汽车推广应用难点有望克服
· 核电板块持续活跃 产业链投资机遇凸显
· 库存压力短期难化解 乙二醇仍有下跌空间
· 煤层气产业发展步入关键“窗口期”
· 油价今日或年内第六次上调 一箱油多花约6.5元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