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禁塑对石化行业影响:或大幅度削减石油长期需求

2019-06-11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石化新闻

原文来源:界面

作者:苏佳纯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入“禁塑”行动。

  3月27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塑料禁令,将自2021年起大范围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

  在此之前,已有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先后推出“禁塑令”。全球众多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禁止或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的活动。

  2017年,全球共生产了3.48亿吨塑料用以消费。作为最主要的化工产品,塑料消费量约占全球化工产品消费量的一半。

  塑料对石化行业未来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塑料危机

  从全球范围看,塑料的问题触目惊心。

  据研究机构IHS估计,目前全球约有63亿吨的塑料废品,其中只有9%被循环利用,12%被燃烧处理,另79%被填埋处理或进入自然环境。

  世界上有10条河流承载了其中93%的废品,这些河流包括:亚洲的长江、黄河、海河、珠江、黑龙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三角洲,以及非洲的尼日尔河和尼罗河。

  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海洋中已有约1亿吨塑料,约80%来自陆地污染源,其中约40%源自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利宾、泰国以及越南五国,且塑料废品还在以每年500万-1500万吨/年的速度增长。

  近期,因在河流、海洋和沙滩上出现的塑料废弃物及大量海洋生物和鸟类的死亡,塑料及生产塑料的化工行业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以及诟病。

  2017年,发达国家人均塑料消费量为55-80千克/人,约为发展中国家的20倍,其中,欧洲、日本等最成熟经济体的人均塑料消费量基本饱和在60千克/人。发展中国家人均塑料消费量为4千克/人,并呈现两位数增长,需求还远未达到饱和。

  塑料要循环利用已成社会共识,它的三个关键点是收集与分类、处理,以及终端利用。但这三者都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且面临着诸多困难。

  收集与分类主要面临着塑料轻质化及材料复合化的挑战。轻质化导致收集同样质量的塑料,需要收集的废品增多,成本增加;材料复合化则导致废品的分离困难。

  塑料的处理,则主要承受经济方面的压力。塑料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前者将废塑料清洗、打碎、融化并重新成型,成本相对较低,但产品常含大量杂质,降低塑料的性能并影响外观,只能制造附加值不高的低端产品。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塑料重新转化为单体,此类产品在性能和外观上接近原始塑料,可多次循环反复利用,但过程复杂,技术要求及成本高。

  塑料循环在终端利用上也受到诸多限制,食品级、医用级塑料以及一些高性能塑料很难接受循环再生产品。

  “禁塑令”的影响

  受交通领域技术变革的影响,世界交通领域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并有可能在2030前达到峰值。但化工品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将是未来拉动和维持石油需求的主要动力。化工产品90%的原材料,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

  过去十年间,化工行业需求增速及投资回报率均高于炼油,被视为油气公司产品组合多样化以及风险管理的机遇。

  但塑料制品弃置管理的失效,在不断侵蚀着公众对化工品的印象。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宣传,也加剧了塑料的负面形象,甚至对化工项目的“社会准入许可”造成了挑战。

  监管部门和公众对塑料废弃物的严重负面态度,将加速全球向绿色清洁技术转型,叠加能源转型、出行革命、能效提高等其他因素,有可能大幅度削减石油长期需求,对油气公司增长预期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禁塑令”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只有找到一次性塑料的代替物,使用可降解、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材料,才能制止塑料污染。

  现有的替代产品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阶段,生产未成规模,成本普遍较高,性能也难以匹敌。

  例如,2017年,可降解生物塑料全球产能仅为200万吨/年,不足全球塑料年需求的1%,价格比普通塑料高出两到三倍,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也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

  由于难以在短期内找到质、量、价均具有可比性的替代物,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塑料制品,预计未来二十年,“禁塑令”仍无法阻止全球化工产品需求的增长态势。

  乙烷和石脑油依然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易于循环利用的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的需求将会增加。

  “禁塑令”的出台,还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创造生物可降解塑料、塑料循环利用、废弃物管理等产业的机遇。

  同时,塑料的循环利用将会受到油价的影响。低油价时期,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原始塑料的生产将比循环塑料更有吸引力;高油价环境,则有利于塑料循环产业的发展。(作者:苏佳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咨询中心注册咨询工程师)

分享到: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中原油田八项科技成果通过集团公司鉴定
· 川气东送管道首次接收海上LNG并实现天然气返输
· 广州石化原油“生命线”完成全面体检
· 茂名石化甲苯产品首次走出国门
· 四建公司部署年度业务竞赛工作
· 华北油气分公司精准施策聚力“加油增气”
· 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乙烯装置顺利开工
· 九江石化“千百十”形势任务教育实现全员覆盖
   图片新闻
胜利油田海洋厂海三区加快海上主干网络升级 镇海炼化新建生物航煤装置进入压缩机组安装
安庆石油开展“爱心助考”活动 BT3油管首次在西北油田成功入井
   高层动态
· 戴厚良在南京会见娄勤俭吴政隆
· 马永生出席西洽会并赴驻渝企业调研
· 李云鹏赴新疆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 喻宝才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行业·国际
· 美国石油库存大幅上涨压低油价
· 沙特暗示将延长石油减产协议
· 普氏:欧佩克5月份原油产量环比日减17万桶
· 沙特阿美将扩大收购北极2号液化天然气股份
· 中远海运与诺瓦泰克等推进北极LNG运输航道开发
· 俄气、雷普索尔和壳牌联手发展重大勘探集群
· 诺瓦泰克等将联合开发越南LNG发电项目
· 查特工业签署1040万美元LNG设备协议
   行业·国内
· 成品油将迎年内最大跌幅 油价或重回6元时代
· 中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投产
· 龙宇燃油IDC工程已转交阿里巴巴测试并验收通过
· 禁塑对石化行业影响:或大幅度削减石油长期需求
· 从工厂到汽车:“移动制氢”困局尚待破解
· 辽阳高新区:加快建设两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基地
· 中俄再次合作开发北极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
· 中化国际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