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热点关注
 

稀乙烯转化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2019-07-09     来源: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成功将炼油装置副产气体稀乙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乙苯,应用于多家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3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近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团队陆续收到多家企业反馈,采用稀乙烯增值转化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的装置均运行平稳,经济效益明显。该项技术由上海院牵头,洛阳工程、石科院、青岛炼化等单位合作开发,研发团队在深入一线了解技术性能及企业需求的同时,继续对催化剂及工艺流程进行研发和优化,以期开发出选择性更高、二甲苯含量更低的稀乙烯制乙苯技术。

    上海院牵头开发的稀乙烯增值转化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能耗和物耗低、乙苯产品纯度高、二甲苯含量低、运行周期长、“三废”排放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对提高炼厂的经济效益、拓宽乙烯原料来源及降低乙苯产品的生产成本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技术已获许可并应用到多家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显著。系列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项,形成中国石化专有技术5项,并于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炼油厂催化裂化、深度催化裂解等装置中产生的副产气体多达上千万吨,其中稀乙烯占10%~35%。由于缺少经济高效实用的利用方式,很多企业将其作为低品位燃料气直接烧掉,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造成污染。

    为充分高效地利用稀乙烯资源、满足企业节能降耗需求,上海院与兄弟单位通力协作,创新低苯烯比烷基化、低温烷基转移节能反应工艺及高效热集成技术,使得设备可以适应多种稀乙烯原料,不用严苛的原料精制,就能够生产高附加值乙苯产品。

    他们攻克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及乙烯回收率等多个关键难题,开发出超长稳定性及低苯烯比高效苯与稀乙烯烷基化催化剂和低温高活性二乙苯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并通过集成的动力学控制的床层分段技术和高效脱杂分离新技术等,开发出低苯烯比稀乙烯制乙苯催化剂,实现在多家企业的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扩散性能,在维持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指标基础上,大幅降低了乙苯生产能耗,烷基化催化剂使用寿命超过3年,烷基转移催化剂使用寿命在7年以上。

    工艺方面,他们创新选择性预处理及高效反应分离工艺,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物耗、能耗大幅降低,乙烯总回收率在96%以上;集成创新节能和大型化成套技术,适应多种稀乙烯原料,增产高端产品。

    稀乙烯增值转化制乙苯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的各项运行指标均超越国内外同类技术,整体水平国际领先,为我国炼油化工企业降本增效、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楼少迪 聂晓帆)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扬子石化打通高标号汽油产销新渠道
· 管道公司无害化处置海底废弃管道
· 广东石油“四个聚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 四建公司加强在建项目安全管理
· 中韩石化“三到位”提升设备健康指数
· 物探院NEWS软件获胜利油田技术服务项目
· 上海石化环氧乙烷6月份销量创历史新高
· 销售华南输油站 “小瓦力”走上新华社海媒平台
   图片新闻
稻田+油田=和谐风景 普光气田分水岭区块地面集输工程正式开工
巴陵石化禁办“升学宴”:严肃“打招呼” 温馨送祝福 技术攻关支撑汽油质量绿色升级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韩国SK集团会长
· 马永生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
· 李云鹏赴新疆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 喻宝才会见哈萨克斯坦客人
   行业·国际
· 北极海航线运输年度首批LNG货物
· 俄气在电子销售平台上的天然气销量创新高
· 削减补贴后 英国低排放汽车销量下降
· 巴基斯坦第三个LNG终端建设获批
· 印度计划投资25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
· 阿纳达科交易抑制美国二季度并购活动反弹
· IMF:阿塞拜疆非石油行业增长预计在2.8%左右
· 三批卡塔尔LNG货物运往比利时泽布吕赫终端
   行业·国内
· 世界海拔最高液化天然气站扩能改造工程投运
· 唐山增建4座LNG储罐保障北京供气
· 国内油价下半年首调将迎来上涨
· 中国价格协会完成与行政机关脱钩后首次换届
· 我国氢能产业初具雏形 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 新型电池让电动汽车甩掉“充电焦虑”
· 兰州石化助阿尔及尔炼厂项目开工产出合格油品
· 习近平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浙江探索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