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第五届感动石化人物特别报道
 

普光应急救援中心:热血铸忠诚

2019-10-24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记者 张松才

10月16日,川东北宣汉县炉旺村东面山坡上,临近沟底的油菜地下沉40多厘米,裂开一条50米长、一拃多宽的缝。油菜地上方是中原油田普光气田输气管线,维保人员正在加固施工。中原油田普光应急救援中心毛坝应急救援站站长陈飞率领4名队员全副武装,在旁监护。一连8天8夜,应急救援队员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隔一个小时察看一次油菜地,生怕管道突然被地层应力扭断,导致硫化氢泄漏。

伏“虎”大巴山

应急救援中心多数队员的腿骨与常人不同,长年演练加上应急抢险的磕磕碰碰,他们的腿骨留下一溜儿隐隐的小坑。对他们来讲,哪一场恶仗拼的都是魔鬼式训练积攒起来的“肌肉记忆”。

普光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于2006年6月,现有员工235人,主要承担井喷、危化品及硫化氢泄漏、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应急处置任务。救援中心锁定全灾种,施展大应急,哪里有施工,哪里就有他们守望的雄姿;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他们最帅的身影。

在普光气田,所有涉硫作业、动火作业、酸化作业、放喷作业、试气作业必有监护。“我们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作业方案、技术方案,制定现场监护预案,每个预案都必须演练。”中心作训办公室主任原华成说。

为实施精准救援,中心党总支书记王庆银等人踏遍普光气田的山山水水、沟沟坡坡,收集60万条信息数据,绘制出气田应急计划区域地图,编制应急救援总预案和400多个单项应急救援预案,做到“一点一案、一事一案、一装置一案。中心队员白天一身汗,晚上一盏灯,练体能、练耐力、练爆发力,练“心细如丝、胆大如斗”的意志力,钻理论、演战法,时刻准备战斗。

13年来,这支气田“护卫军”以保卫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高度聚焦主业主责,共出动33万人次,成功完成气田作业监护1.6万次。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将应急救援中心命名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普光队”。

“普光气田投产10年,累计安全生产天然气802亿立方米、硫黄1650万吨,未发生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居功至伟!”中原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普光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张庆生赞道。

烈火淬金刚

在达州的父老乡亲眼里,应急救援中心队员是和他们连心连肝的子弟兵。去年初夏,中心队员勇毅逆行,把大爱写在救灾现场。

2018年6月1日17时55分,达州市某商场负一层冷库突起大火。时任应急救援中心党委书记马新文、副主任王庆银率49名队员出战。他们箭一般冲向火场。火魔狞笑着吞噬琳琅满目的商品,队员的心在滴血,因为那是成百上千商户春燕衔泥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

战斗前,他们成立临时党支部,组成“敢死队”。“当了爹的往前站!结了婚的往前站!”烟幕浓黑,火场能见度只有一拃远,温度高达70摄氏度,热辐射将负一层烤成炉膛。他们轮番发起强攻、近战,摸索着破拆、灭火、搜救、开凿排烟孔。虽然隔着防火面罩,他们的脸依然大片脱皮,头发、眉毛打起了卷儿,每个人都被画上浓墨重彩的“烟熏妆”。饿了,他们嚼火腿肠、面包,困得撑不住,倚着纸箱和衣打盹。他们的战靴盛满汗水、污水、血水,许多人出现淹裆,痛痒锥心。

忆起那场与火魔的搏杀,34岁的队员张宾眼中泪光闪烁。当时,张宾被任命为处置一组组长,率领4名青年队员负责扑灭负一层的明火。这些刚入职的年轻人没见过这么大阵仗,难免有些紧张。张宾给大家吃定心丸:“兄弟们请放心,我把你们全须全尾地带进去,就一定能把你们一个不少地带出来!”每一次进攻,张宾都抢在最前为大家探路。撤离时,他负责断后。有人崴脚,有人腿磕肿,有人脚心被钉子穿破,有人被浓烟熏吐,但没人喊疼没人退缩,更没人当逃兵。他们蹚着齐膝的污水,紧抱水枪将强劲的水流对着火浪怒射!

6天5夜,张宾和战友冲锋207次,合力破拆房间180余间,灭火300余次,疏通巷道600余米,疏散物资3000余件,保住商铺100余间。商场附近建筑安然无恙,达州市一中高考学子又迎来湛蓝的天空。成百的商户、上万的市民含泪夹道欢送他们归队。

危难时刻显担当

“作为中国石化应急救援劲旅,我们既有宽肩膀,更有铁肩膀。我们不仅能随时拉得出,更能冲得上打得赢。”感动石化人物颁奖现场,普光应急救援中心主任马新文誓言铮铮,“国有险难,用我必捷!”

2008年5月12日,巨震猝降蜀北,大地战栗、山河移位,应急救援中心64名队员疾驰千里,飓风救援。绵竹市汉旺镇火锅店废墟上,21岁的李东海双腿被预制板紧紧地夹着,他的头顶斜搭着一块楼板。队员生怕楼板塌下,不敢动用机械。他们给小李递去面包、牛奶,在他身下垫好棉褥。空间实在狭小,队员只能跪着,用嘴咬着手电筒,一点点敲凿预制板。天空飘起牛毛雨,高处的水泥块噼里啪啦不时砸落,医生建议立即为小李截肢。望着小伙子不甘的眼神,应急救援中心现场总指挥杨永钦下达死命令:“同志,我们就是再累,也要保住小李的双腿!”队员在小李的头顶搭好雨蓬,侯鹏等6人冒着余震,45次轮替敲凿。28个小时后,李东海的双腿终于被成功掏出!

11天里,大家争分抢秒,用爱心在瓦砾中扫描生命信号。他们唯恐对受困者造成二次伤害,用手一点点清理废墟。张牙舞爪的钢筋、尖利的玻璃划破了他们的手臂,锐石、瓦砾磨秃了他们的指甲,铁钉刺穿了他们厚厚的靴底……他们冒着300多次余震,成功救出6名被困者。

此后,在四川雅安“4·20”地震、云南彝良“9·7”地震的救援中,普光应急救援中心从未缺席。2006年至今,中心出动3.37万人次,成功处置地震、火灾、水灾、楼房坍塌、化学品泄漏等险情1516起,营救、转移受灾群众269人,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他们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第一届119消防奖先进集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中国石化优秀消防队”等荣誉称号。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