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冬季安全生产 >>> 企业
 

“好帮手”助力川渝管道风险防控

2019-11-13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销售华南川渝管理处通过建立风险识别清单、实施企地联合、运用科学技术等措施对管道进行管理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报告,距离管道约1米处,发现一处小型塌方。”不久前,销售华南川渝管理处无人机飞行队队长黄操在执飞过程中发现一处水毁,立即向管道科长和站长汇报。

现在,销售华南将管道穿越、跨越河流的地方列为无人机日常巡查监控部位,并对人口密集区、大型江河管段进行重点巡视,及时、准确地掌握高后果区状况,抓好高后果区及高风险点的分级管控。

“川渝管道途经长江等重要河流及人口密集区域,我们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管道管理方式,确保川渝管道风险可控。”川渝管理处负责人倪志光在安全例会上表示。

红橙黄蓝,让风险登上“户口本”

川渝管道全长447公里,管道沿线涉及河流、林场、人口密集区,管道风险共8处,其中较大风险两处、一般风险3处、低风险3处。川渝管理处通过红色、蓝色、黄色、橙色等4种颜色标记风险点,建立起风险“户口本”,使辖区内所有的风险点一目了然。

为持续推进风险分级防控管理全覆盖,销售华南发动全员对本岗位的作业活动及涉及的设备设施等开展风险识别,建立岗位危险风险清单。对辖区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流运输、工艺操作、有人值守建筑物、自然灾害与外部影响等全业务、全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识别,从而形成风险管理“户口本”。

“通过这个‘户口本’,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等级的风险点。”川渝管理处安全科科长谢德俊介绍,“我们将根据管控结果,每半年进行风险再评估,更新‘户口本’上的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无问西东,让风险搭上“联防网”

“把与管道相关联的当地政府部门、地质研究机构联合起来,实施企地联合、企院联合、企校联合,形成一张风险管控网,共同应对地质灾害和管道风险。”川渝管理处管道科科长朱少东把这种联防方式形容为无问西东。

为了有效应对重庆、四川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川渝管理处邀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重庆607地质队等多家单位对辖区管道风险进行实地查看,实施了7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消除管道风险5项。同时,他们邀请专家对管道管理人员进行地质灾害识别及治理专项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他们还积极与地方管道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兄弟企业取得联系,推进省、市、县、镇、村“五级联防”机制,确保川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今年汛期以来,川渝管理处积极与四川省、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取得联系,共享防汛信息;与中长燃、中石油等签订共管协议,对相邻部分风险地段进行共同管控,实现资源共享。他们通过定期开展管道保护宣传,向人口密集区域村委、小区物业、相邻加油站发放告知书,努力管控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的各类风险,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同时,川渝管理处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实行风险分级承包责任制,由各级负责人负责承包本单位风险点。其中,党员干部负责承包不同级别、每一处风险点,并定期到风险点检查风险管控情况,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川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风里雨里,让风险插上“智能卡”

“科技创新是管道风险管控的好帮手。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人机都能正常飞行,及时发现管道沿线的风险,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迅速地处理风险。”川渝管理处副处长王翼认为,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的使用,无疑给管道安全插上了“智能卡”。

截至9月,川渝管道已完成4轮无人机全线飞行,飞行距离2185公里,存储视频4.5TB,对所有管道风险进行了全线全覆盖巡查;在汛期来临时,利用无人机发现水毁及塌方点共5处,通过分析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数据及时采取抢险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避免了影响管道平稳运行的风险。

今年6月,四川宜宾先后发生5次地震,川渝管理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出动无人机20架次,对辖区内447公里管道进行全覆盖巡查。他们通过对距地震最近的管段进行无人机巡线飞行,取得了震后管道第一手资料,及时研判对管道产生影响的情况,从而规避了风险。针对川渝管道线路长、沿线地质灾害频发、海拔落差大、水系敏感复杂、夏季高温等特点,川渝管理处积极探索科技强安手段,使风险管控技术措施更加完善。

由于川渝管道处在人口密集地区、长江穿越等重点部位,川渝管理处布设了10台采用太阳能及风能等绿色供电方式的全天候固定式摄像头,无死角掌握每个风险点的状态,各输油站值班及管理人员用手机均可实时查看管道风险现场情况,确保了管道安全。

(钟吉森 段云跃 朱 敏)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