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地球物理公司一线行系列报道
 

一线行系列报道之二·高效完成大项目

2019-12-09 来源:
石化新闻
 

放线队员背着采集设备攀爬沙丘。 本报记者 胡庆明 摄

11月27日凌晨,新疆昌吉玛纳斯县,零下13摄氏度,一场罕见的冬雾悄然弥漫。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SGC2107队如临大敌,队经理朱斯毅靠前指挥。大雾会导致施工车辆行驶缓慢,雾气则会导致采集设备罢工。由于应对得力,大雾天气未对施工生产带来大的影响。

“永1井项目到27日计划放11004炮,实际已完成13968炮。我们超前精细谋划,力争高效完成大项目。”朱斯毅说。

“预防到位,就不会耽误工期”

永1井三维是SGC2107队承担的最大项目,朱斯毅对高效完工信心十足。该队曾在17省区各类地形施工过地震项目,近年来所有项目都超前或按时完成。

高效,源于丰富的经验。比如车辆在极寒天气中易趴窝,早在上冻前,他们就为车辆安装预热器,备好负35号柴油和柴油抗凝剂,甚至采购一些航空煤油,一旦降温及时更换。司机在晚上睡前都要把车发动10分钟,夜班人员也定时预热,确保一早出工不耽误。

他们最在意的,是电瓶管理。全队共有1998个电瓶,一个重30公斤,可为40道采集设备供电。每天早晨放完炮,集体换电瓶回来充电。电瓶一换就是一批,否则使用时间参差不齐就要不停单个更换,影响生产节奏。

早在改造营地时,他们就对充电房“开小灶”,保证室温较高,电瓶才能充得又快又满,否则充不满就拿去用,会缩短电瓶寿命。在野外现场,他们还准备暖贴、棉被,增强电瓶续航能力。有的队没经验,曾因为小小的电瓶耽误工期一个月。

“预防到位,就不会耽误工期。”朱斯毅说。

“项目经理不能当救火队员”

预防到位也得益于尽职的事先调查。像永1井项目,除了传统的地表、障碍物、环境等调查,SGC2107队连棉花的收割工序都摸得门儿清,因为每步都是机械作业,会影响项目生产组织。

位于重庆南部的隆盛三维项目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地球物理南方分公司SGC2141队和SGC2131队分别承担西、东标段施工。

SGC2141队副经理刘力铭说,他们利用遥感无人机完成西标段工区航拍影像图,精准发现16万个障碍物。4名技术人员用时8天,对影像图中所有房屋进行矢量化处理,再利用软件自动生成禁炮区域,据此逐点设计井炮。

尽职的调查为提高效率筑牢了基础。近3年,该队日效从东溪项目的364炮,增至平桥西项目的386炮,再增至石龙峡项目的453炮,而隆盛项目计划日效达503炮。

在东标段项目驻地,SGC2131队经理叶勇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他每天都要思考的12个字:安全、质量、设备、进度、效益、稳定。

一个项目就像一场战役,SGC2131队制订周密科学的施工计划。南方山区多雨,他们根据降雨情况把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一旦生产与计划发生大的偏离,就及时纠偏。

“项目经理不能当救火队员,最好是外面生产如火如荼,经理在院里闲庭信步。”叶勇说。

“把成本算到骨头里”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顺北7井南项目,地球物理华东分公司SGC2121队经理李强同样运筹帷幄。

在该队施工计划表中,哪个班组哪天动迁、哪天赶到、哪天生产、哪天结束,从第一炮到最后一炮的安排,细到每种车型的油耗甚至每天取暖的油耗,都一目了然。“我们把成本算到了骨头里。”李强说。

事实上,整个地球物理公司,都在努力把成本算到极致。2012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不断推进专业化改革和精益管理,着力增强盈利能力。

他们将地震采集队伍总数从95支压减至40支,并在此基础上推行“项目核心团队+专业化服务队伍+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分包商”生产组织新模式。

在顺北7井南项目总计1048人的用工中,有SGC2121队的核心团队,还有来自地球物理公司装备中心、华北钻井的专业化服务队伍,以及来自华东分公司人力资源池的仪器、测绘、下药等人员,分包商员工只有502人,实现公司人力资源最大化利用。

打破围墙的还有设备资源。地球物理公司将设备集中管理,按项目需求调拨,提高了设备周转率,以现有20多万道设备满足了近60万道的设备总需求,相当于累计节约设备外租费两亿元以上。

“这个项目还没结束,东部项目就已经在等设备了。”派驻顺北7井南项目的装备管理中心仪器中心党支部书记殷耀忠说。

(本报记者 程 强 闫坪卉 通讯员 陈 俊 吴奇杰 武 锋 罗 睿)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