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20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通过这个平台,每天的工作内容、标准和程序都一目了然,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幅提高,保证了巡检工作没有遗漏。” 12月14日,在元坝气田29集气站,采气工李佳豪手持和手机大小差不多的移动终端平台正在对每个井站输气设备扫码,开展他一天的巡检工作,并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 西南油气分公司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健全科学化安全管控机制、一体化管理和企地联动机制,构建物防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风险,保障油气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全力守护元坝气田周边居民乐享宁静的平安福地。投产5年来,元坝气田未发生一起安全环保事故,生产异常事件数量逐年减少。 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智能化管控系统 在元坝气田,西南油气分公司通过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平台,以及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防控体系,为安全运行构筑一道智能化保护屏障。 “在元坝气田净化厂建设和运营中,我们通过安全防护和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创新,开发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极大提高了智能化安全防护的水平,是一项重大创新成果。”西南油气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吴基荣介绍。 在元坝净化厂安全管理指挥中心,通过墙上的电子沙盘及大屏,炉内火焰燃烧、净化装置运行、硫磺生产运输等工厂所有的运行情况净收眼底。该系统将全厂与安全相关的17个子系统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报警信息毫秒级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操作处置、装置联锁关停、门禁开启等应急疏散系统等功能,构建全面风险管控一体化预警系统。 智能化管理不仅应用在净化厂,也全面应用于元坝气田17座场站集气站和33口气井。“我们在监控室可以对站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生产监控和应急处置,站场可实现无人值守。”在元坝29集气站的监控室,采气二厂元坝气田管理区经理陈曦介绍。 近两年来,在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为推进安全管理更加精细,西南油气分公司又开发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平台,并于今年3月上线运行。 “干什么、谁来干、何时干、怎么干、出了问题怎么办?”目前,该平台已建立基层单位19万台设备数据,包括操作、维护、异常处置、应急处置等800余项单项作业标准,能够精准管控气田每天的操作和作业,实现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日常管理由管“正常”向管“异常”转变,工作任务由“人找事”向“事找人”转变。 为预防元坝气田酸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建立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防控措施。空中使用无人机进行巡线,提高管道巡线覆盖率和应急处置效率;地面通过安装的9处25套地灾监测设备,实现地质灾害风险点的远程监控及预警;地下通过引入光纤泄漏监测技术实现管道第三方施工和泄漏信息化监测。 健全科学化安全管控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安全生产运行的重要保证。西南油气分公司通过完善优化纵横严密有序的安全管控机制,实现元坝气田异常事件逐年减低。 西南油气分公司安全环保处副处长杨镰波说,他们通过建立安全风险控制程序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流程的双重预防机制,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辨识风险,建立动态风险清单和动态隐患台账,做到辨识排查、隐患治理的常态化,风险管控的科学化,风险降级的高效化。 西南油气分公司强化基层安全体系建设,实行员工、班组、基层单位、责任单位、责任处室、HSSE委员会六级责任清单化管理;建立员工每日巡检、每周集中检查、每月专项分析的常态化气体泄漏排查机制,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开展隐患排查;强化员工基本功训练,及时总结经验,把每年发生的安全事件汇编成册,供广大员工学习;深入开展全员安全诊断及月度十大优秀安全诊断建议评选活动,提高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共收集建议1000余条,被采纳建议100余条,推进了故障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针对元坝气田防漏安全重点,他们还建立“急难险重优”专项奖励机制和日常巡检漏点排查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精心巡检、查找漏点。2015年和2018年元坝净化厂净化车间大班长张永涛在巡检时,通过地面上出现的水渍,两次发现净化装置管道腐蚀穿孔的重大安全隐患,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得到嘉奖。 在装置停工大检修工作中,他们严格工序,并开展装置检维修程序标准化的研究,形成特色设备管理以及设备检维修及运行跟踪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检维修标准规范,确保了装置停工检维修过程安全高效,圆满完成投产以来四套联合装置及井站设备的首轮大检修工作。 一体化管理配合企地联动,织紧层层安全保护网 走在元坝气田生产管理中心文化长廊上,外包业务评比台引起记者注意,上面公示的十余家承包商月度考核情况格外醒目。 元坝气田承包商队伍上千人,涉及气田给排水、辅助装置操作运行、气田供电线路巡线及运维、机电仪讯维护维修等工作,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为此,他们强化市场监督,注重资质管控,严格市场准入;将承包商制度执行、风险辨识、隐患排查、HSSE培训和考核等与基层车间(站)实行统一标准管理,形成一套承包商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现场操作;在直接作业环节,采用甲乙双方“双监护一监督”模式,确保生产运维和直接作业安全。 元坝气田输气管线长达130多公里,沿线有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山区沟壑纵横,应急处置难度较高。为此,他们在气田沿线,建成2.6万个应急疏散广播、33个防控报警器、22个集中区大功率号角,覆盖周边各村各户。“这是世界气田开发史上单体最大的应急广播系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我们可立即通知周边群众快速疏散。”杨镰波介绍。 为保障输气管线安全,他们推行气田设施企地共管新模式,与地方政府共同开展天然气泄漏企地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在各乡镇设置安全协管员,10个乡镇56个自然村形成网格化管理,协助开展油气设施巡检和应急处置,有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该模式自今年初运行以来,周边群众已协助制止违章建筑、管道占压、野蛮施工等行为9起,主动报告疑似管道泄漏事件4起,迅速有效开展应急处置8次,确保了气田的安全生产。 (李晓君 袁鹏 张勇林 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