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那些扶贫路上的故事
 

“穆圩村人,出门更硬气了”

2020-01-02 来源: 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沈志军 文/图

空中俯瞰穆圩村。

  “穆圩村不是以前的穆圩村了,村口可以就业,村里环境整洁,身为穆圩村人,我出门更硬气了。”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穆圩村村民颜庭自信地说。

  穆圩村是江苏省级经济薄弱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是华东石油局精准扶贫点。为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华东石油局油服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孙垒积极申请,被派到该村驻村帮扶。

  一年多来,孙垒与乡村干部同吃同住,挨家挨户走访。今年,穆圩村7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比江苏省脱贫标准高12万元,穆圩村将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这么短的时间,他是怎样做到的?

  无厂不富。孙垒帮助穆圩村建了两个厂:外贸服饰厂和编织工艺品厂。

当地百姓的藤艺编织制品。

孙垒引进手套加工厂,带动村民增收。

  “在家门口就可以到工厂就业,太方便了。”低收入户村民于占春,一直依靠手工编织技艺独自打拼。编织工艺品厂开办后,他立即揽下500个手工小篮的编织任务,高兴地点赞。

  穆圩村人口众多,却是典型的“留守村”。如何帮助留守妇女兼顾家庭的同时增收创收,是该村能否脱贫的关键。

  2018年底,孙垒和其他驻村干部,帮助该村开办了外贸服饰厂,并争取到手套订单,采取“来料加工+计件计费+村集体额外提成”模式,确保同时增加村集体及村民的收入。截至目前,34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获得60元收入,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趁热打铁,孙垒和其他驻村干部又帮助该村建起编织工艺品厂,业务涵盖柳编、草编和纸编等领域,并与连云港一家工艺品公司合作。如今,15名村民到厂就业,第一批3000个绳编小篮开始生产。

孙垒组织华东石油局油服中心机关党支部进行爱心资助。

穆圩村“扶贫车间”。

  为让村民有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孙垒争取了64万元资金,改造承担便民服务的党群服务中心,增设党员活动室、电商服务站,打造乡村大舞台及党建园地。两年前,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地是低矮破旧的房屋,屋内灰尘布满桌椅。如今,这里是农民没事爱来转转、有事必定会来的地方。以前,该村没有路灯和水泥路,孙垒争取资金26万元,为该村安装太阳能路灯92盏,硬化道路1000米。

  “夜晚出行两眼黑、下雨出行两脚泥的日子,如今彻底成了我们村的历史。“村民说。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