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1-02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陈 湘 欧阳依曼 文/图 “感谢你们中国石化驻村工作队,每次回来我都发现村里不一样。”近日,务工回家的张剑波在张石河村口遇到销售华中分公司驻村工作队热情地打招呼。 大别山深处的张石河村,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西南方,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中央第二巡视组在贫困户张方钊家走访,巡视组组长望着蹦蹦跳跳跑进来的小女孩问:“你认识他吗?”张方钊七岁的孙女张迎脱口而出:“认识,他是陈爷爷,经常来我家!”“上小学的孩子都认识你,说明你走村入户很到位!”巡视组组长对陈湘说。 陈湘(右二)向前来学习取经的单位介绍种植翠冠梨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1年前,陈湘在走访贫困户途中,看到村民张尤典上高二的女儿张婷在家门口煎中药,立即停下脚步询问她怎么没上学,后得知她因病休学。陈湘立即和村委把张婷生病休学情况上传中国社会扶贫网,协调公司职能处室组织捐款,一个星期不到,张婷治病的钱便筹齐了。现在,她又高高兴兴上学了。 简单送钱捐物不是长久之计,陈湘明白鱼渔同授才是脱贫致富长远的路。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调研,为村里制订了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种梨。 种的梨叫翠冠梨,是中国石化花5万元专利费从湖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来的。果园基地面积10亩,用有机肥,挂果后果园收入达到每年5万元以上,加上可以套种红薯或花生,以往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变成年收入过10万元的富裕村。 陈湘(右)与包保户张先国一起探讨鱼塘混养小龙虾的办法。 让村两委忙起来的同时,陈湘带领工作队想方设法让村里有能力的贫困户动起来,村里办了制衣厂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油茶、莲米和翠冠梨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全村72户乡亲共同发展,占所有贫困户的76%,还使约70户农户坐收土地流转费。 靠着养鱼养虾和做豆腐过上好日子的张先国,是村里有名的脱贫致富典型。2015年,他罹患直肠癌,沉重的医疗负担掏空了家里积蓄,使他成为贫困户。健康扶贫政策让张先国的病得到治疗,但病魔让他失去了生活信心,恢复劳动能力的他无所事事,十分消沉。陈湘多次上门跟他交心谈心,感动了张先国。张先国想干养殖,陈湘做担保,给他拿到5万元小额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为他买书籍、找市场,提供技术指导。张先国成功脱贫并重燃生活信心。 通过鱼渔同授,几年下来,陈湘和驻村工作队共培训村干部、制衣工、种植技术员200余人,涌现了养鱼专业户张先国、果园管理承包者张基志、莲米种植户张友权这些自主创业好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