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无花果变身脱贫果

2020-01-19 来源: 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芦俊指着收入确认表开心地说,2019年家里两口人收入了 24504元。本报记者 胡庆明 摄

扫一扫 看视频

 

本报记者 戴安妮 赵士振

1月6日,安徽省颍上县谢桥镇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2020年的第一场雨夹雪带来了今冬的最低温度。

51岁的贫困户芦俊听说记者来访,早早等在她的3层小楼门口。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那时的芦俊正在县里的餐馆打工。即使是在冬天,她依然要不停地刷盘子,只为挣1800元的工资供养上学的女儿和患病的儿子。生活的压力,让她习惯了在人前不抬头、不说话。2014年,芦俊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颍上是中国石化6个定点扶贫县之一,自1987年以来,中国石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实现造血式精准扶贫,帮助芦俊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秋歌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海胜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碧绿园家庭农场成为其中的典范。

2016年,中国石化充分发挥谢桥镇李庄村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优势,投资230万元建立了这3个扶贫项目,由中国石化代197户贫困户出资入股合作社。

在芦俊参加的秋歌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国石化代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出资100万元。90户贫困户每年能取得利润分红,同时该项目还吸纳附近的贫困户就业。如今,每当无花果需要用工的时候,芦俊就在这里上班,每天工资60元,此外每年还可得到3000元土地流转分红。

“你看看,我和上一次有变化不?”芦俊问同行的摄影记者。没等他回答,她忍不住笑了:“我长胖了!”这名摄影记者曾于2018年到这里采访,并拍下了芦俊忙碌的身影。在一片几乎与人齐高的无花果树中,她正悉心检查无花果的长势,脸上笑开了花。

芦俊的家里倒是变化不大,一面墙上仍贴满了早已褪色的奖状和几张明星海报,再加上几样简单的家具。不过,另一侧墙新挂上了一个崭新的白板,上面写着对口扶贫干部及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上面还有她这几年的收入情况:2017年,家庭两口人收入14800元。2019年,家庭收入24504,人均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国家划定的贫困标准线。

“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特别满足!”芦俊一笑语速更快了。

记者让她说出一个新年愿望时,她脱口而出:“都说无花果的寓意是健康长寿,那我希望儿子的病能快些好起来。”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