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天然气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

2020-04-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石化新闻

    前不久,新版《中央定价目录》出台,旧版目录同时废止,这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权限和范围的清单。分析涉及天然气定价的具体表述可以发现,随着天然气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将呈以下趋势。

    从门站价格管制向油气管道运输价格管制转变。旧版将“各省天然气门站价格”列入目录,新版将油气管道运输定义为自然垄断环节,将“跨省管道运输价格”列入目录。这表明,政府在天然气产业链中具体定价范围受到明确限制,门站价制度目前已不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

    试点放开进口管道气价,进口管道气价将呈“双轨制”。目前,我国进口管道气价格仍受管制。新版目录规定,2015年以后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价格由市场形成;2014年底前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格暂按现行价格机制管理。这意味着,下一步我国进口管道气价管理机制将呈现“双轨制”。

    将气源价格单列,可根据市场状况加以调整。现行各省门站价格是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的原则确定,不能反映上游气源价格变动情况。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市场上常见两种交易模式。一是上游供气企业在气源地直接将天然气销售给下游买方,下游买方向其支付气源费,向管道公司支付管输费;二是上游供气企业向管道公司支付管输费,在下游市场区城市门站或工厂门站实现天然气销售,下游买方将气源费和管输费一并支付给上游供气企业。无论哪种模式,气源费都可单独列出来,由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买方自主协商决定。

    管输价格显性化,为制定管网定价办法奠定了基础。在现行门站价管理体系中,管输价格作为产运储销一体化上游供气企业的内部结算价格,与城市燃气企业、直供大用户等下游买方不发生直接关系。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原来作为油气企业内部结算用管输价格逐步显性化,将被当作油气企业与国家管网公司、城市燃气企业、直供大用户与国家管网公司不同企业间的结算价,这为下一步单独制定油气管网定价办法奠定了基础。

    更多省份将取消门站价限制。新版目录规定具备竞争条件省份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市场形成。从当前国内各省天然气供应情况看,内陆省份天然气供应主体相对比较单一,像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供应除管道天然气外,多数还拥有进口LNG供应。随着LNG进口主体多元化,沿海省份天然气供应竞争更容易形成,后期将有更多省份取消门站价格管制。

    未来进口管道气有望结束气价倒挂问题。由于进口管道气实行门站价管制,终端销售价较低,与进口管道气价形成倒挂,造成企业亏损。如何解决进口管道气价格倒挂问题成为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首要难题。为此,新版目录规定,2015年以后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价格由市场形成。这就意味着,未来进口管道气不存在气价倒挂问题,气价将随市场波动。同时,供气企业也将自主承担市场风险,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作者 刘满平 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燕山石化熔喷布日均产量达12吨
· 天津石化聚烯烃新品硬核助力百日攻坚
· 江苏石油跨省配送优化促百日攻坚创效
· 广东石油启动“粤油创e星”创业大赛
· 河南油田紧盯“可降点”做实降本工作
· 华北油气与华北工程联合开展“四提”活动
· 南化公司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推动攻坚创效措施落实
· 四建公司加强项目交工资料归档及结算责任落实
   图片新闻
强化现场管理秩序井然 助力“武汉解封”首日告捷 华东石油局:侧帅3-6井顺利完钻
华东石油局:探井凤西1井完成取芯 九江石化水务组织人员消除污泥浓缩池油污的隐患
   高层动态
· 张玉卓马永生与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会谈
· 张玉卓到北京化工研究院调研
· 张玉卓马永生与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会谈
· 马永生看望慰问公司老领导和院士
   行业·国际
· IEA:下半年石油需求可能超过供应
· 美国原油库存激增达1900万桶
· 预计美国5月油气产量分别下降2.1%和1%
· 石油市场现状危及清洁能源转型计划
· WTI原油期货价格创18年新低
· 伍德赛德一季度收入下滑 产量上升
· 壳牌旨在未来30年内实现净零排放
· 卡塔尔石油开始钻探北田LNG项目
   行业·国内
· 3月原油生产略有下降 天然气生产快速增长
· 国家拟强化对全球石油市场研判 引导市场消费
· 多重政策刺激消费 新能源汽车驶入新景气周期
· 国家发改委:4月15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
· 5部委联合: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 多种技术设备自主研发 开采可燃冰有望再提速
· 中国首个气体能源衍生品推出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