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15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油气勘探取得一批重大突破,原油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炼油化工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本报记者 闫坪卉 6月16日,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国6汽柴油、航空煤油及高端化工产品,标志着中国石化炼油、化工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中国石化是上中下游一体化企业,优化调整空间大、潜力足。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各事业部及企业在优化调整上发力见效,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板块之间、企业之间协同创效力度,统筹做好购、运、产、储、销各项工作,在短短的100天里,超额完成了行动目标,用实际行动为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油气和新能源板块: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超额完成产销任务 7月6日,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采气管理一区采气工樊宁,发现一口气井产量下降,主动向采气管理一区经理张贺敏反映,要求上措施作业。张贺敏说:“现在气产量与奖励挂钩,大家的积极性提高很多,会主动想办法稳定气井产量,今年的气产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今年以来,为激发员工创效热情,华北油气分公司制定专项激励方案,按照发现油气、打出油气、生产油气、销售油气的难易程度兑现奖励,把大家的心劲凝聚到多打高产井提效上来,3月底即完成了2020年井位部署。 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面对低油价冲击,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各单位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投资、储量、产量、成本、效益统筹优化,坚持以大发现大突破应对低油价,以多产效益油、多增效益气应对低油价,以低成本应对低油价,以改革创新应对低油价,圆满完成了攻坚创效目标任务,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贡献了石化力量。 油气勘探取得一批重大突破。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扎实推进高质量物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和预探力度,在渤海湾盆地页岩油和滩海、塔里木盆地顺北和天山南、四川盆地涪陵常规天然气和陆相页岩油气以及普光气田陆相等探区和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油气勘探突破和新发现,油气探明储量均超额完成攻坚创效目标任务。 原油效益开发持续加强。根据油价走势分类优化原油开发部署和生产运行,全力增可采、稳产能、控递减、降成本。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超前做好方案井位准备,实推进顺北、准西缘、济阳坳陷等重点区带产能建设。狠抓精细开发,狠抓注采结构优化、高效流场调整和剩余油高效挖潜,阶段自然递减率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保持先导试验及新投项目工作量不降低,加快稠油复合降粘、气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持续加强区块目标管理,深化“三线四区”模型应用,推动区块和单井从无效变有效、有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 天然气增产增销增效积极推进。加快威荣和南川页岩气、川西、东胜、河坝等气田产能建设新区滚动评价建产,加强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调整和普光、元坝、大牛地等气田精细开发调整,深化气藏富集规律研究,优化井位部署和井身轨迹,提高储层“甜点”钻遇率,努力实现少井高产,上半年新建天然气产能同比增加15.4亿立方米。全力做好自产气和进口LNG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加强重点区域、细分市场及重点用户需求预测,持续加大LNG现货采购,多措并举拓市增销,做大经营总量,全力稳市场增效益,销售天然气同比增长9%。 石油工程“四提”和地面工程“五化”见到较好成效。加强油公司和石油工程公司一体化协同,狠抓方案落实,强化项目示范引领,严格落实“六个不能等”,上半年创出了47项钻井提速提效纪录、23项压裂提产降本纪录;地面工程“五化”五大示范工程进展顺利。 新星公司深化地热资源评价,明确岩溶发育和优势储层有利区带,优选范县和长垣两个地区部署实施地热勘探井,取得了鲁西隆起兰聊断裂带岩溶热储和东濮凹陷西斜坡砂岩热储两项勘探重大突破,为拓展周边地区地热供暖市场提供了资源支撑。 炼油和销售板块:原油采购成本有效控制 炼油业务优化增效明显 4月,茂名石化采购的索鲁鲁原油和卡夫基原油先后完成接卸,这是该公司今年采购的两个新油种。百日攻坚创效行动期间,该公司紧紧抓住中东原油价格下跌、轻重质原油价差收窄等有利时机,努力寻找新油种,原油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面对逐步回暖的国内需求市场,炼油和销售板块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判,统筹协调。炼油事业部统筹安排,制定《低油价下炼油企业调结构增效益指导意见》,并协调石科院等科研单位设立低硫船燃生产、油品生产、炼化一体化等6个技术服务组,为企业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各企业加强沟通交流,结合自身生产经营,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柴汽比和炼油产品结构,动态优化成品油出口,持续做好降本减费,成效显著。 密切跟踪价格,原油采购均价优于行业均价。各炼油企业密切跟踪原油采购和运输的市场走势,全力抓好原油优化采购、接卸工作和油罐检修。联合石化充分研究疫情期间地方政府各项惠企政策,率先在宁波关区实现中国石化首次国内进口原油易地免担保放行。金陵石化灵活调整采购方向,紧急增加26万吨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轻替代沙特阿拉伯重质原油和阿曼油。燕山石化制定《油轮滞期控制工作流程》,5月接卸的4艘油轮全部实现零滞期。行动期间,集团公司原油采购均价优于行业均价,降本成果显著。 强化统筹分析,把握市场脉动。炼油和销售企业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在保供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优化炼油产品结构和区域生产计划,根据效益情况调节汽油、柴油、航煤产出比例,着力增产丙烯、沥青、白油、特种油、润滑油基础油、芳烃、低硫船燃等适销增效产品。镇海、茂名大力增产沥青,茂名主动走访粤西地区重点客户,沥青产销创历史新高;茂名优化低成本低硫重质船燃调合组份,实现系统内最高油浆比例调合;海南、金陵等大力增产丙烯;茂名、荆门、扬子等大力增产白油,荆门充分发挥特种油生产基地的增效潜力,增效逾千万元。镇海炼化做大轻质船用燃料油产销量,轻质船用燃料油销量创历史新高,与产柴油相比增效逾7000万元。 各销售企业及时研判市场形势,密切跟踪客户需求,优化资源调度、排班方式和非油品结构。积极与炼油企业对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实时调整各类油品库存,产品库存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保供的同时,实现了油品和非油销量的双增长。 化工和材料板块:优化调整产品结构 高端新材料实现增效 7月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疫情期间中国石化紧急部署的两期16条熔喷布生产线已累计生产熔喷布超2000吨,可助力增产医用口罩20亿只,有力支援全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及全球防疫。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在化工事业部的统筹协调下,集团公司各化工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装置结构,满足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增产增效。4月以来,天津石化烯烃部针对丙烯市场行情好于乙烯的实际情况,积极优化乙烯装置增产丙烯,并根据原料品质及时调整裂解深度,提高丙烯收率,增效成果显著。镇海炼化优化调整聚丙烯装置检修时间,通过增产增销高效益牌号聚丙烯,累计增效逾300万元。 疫情期间,集团公司总部统筹协调各化工企业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增产医卫材料,紧急部署燕山石化、仪征化纤建成16条熔喷布生产线,合计年产能逾1.35万吨,可助力增产逾135亿只医用口罩。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加速高端新材料研发,镇海炼化聚乙烯镀铝基膜专用料完成工业化试生产,扬子石化低收缩快速成型聚丙烯专用料成功替代进口用于生产高档汽车内饰,上海石化高端腈纶产品发热纤维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保供市场,高端新材料产品创效成果显著。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中科炼化即将全面投产,将进一步优化中国石化炼油、化工产业结构,天津石化等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整体装置运行效能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