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2020年专题 >>> 决胜小康 奋斗“油”我 >>> 故事
 

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2020-08-20 来源: 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本报记者 陶 炎

最近,江苏淮安三堡村村民陈洪刚甭提多高兴了。村里的医疗器械厂扩建了,多年在外打工的儿媳今年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一个月有几千块,孙子孙女也不愁没人带了。

“少的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多的能挣四五千,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在医疗器械厂打工。” 村支书陈光涛说。

这些离不开扬子石化的精准扶贫工作。长期以来,三堡村没有主导产业,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农业基础较差,130户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近三成。当地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从2016年定点帮扶开始,扬子石化一方面根据三堡村现状,发展现代农业。他们确定市场相对稳定、获益相对快、适合村级经济发展的凌桥大米、凌桥香瓜等产业,培养种植大户。“一个种植大户平时要用10多个工人帮忙种植,按天计算薪酬。”陈光涛介绍。

该公司启动实施优质生态稻米种植示范项目,遴选家庭农场作为土地耕作合作社的核心成员,通过土地流转,实现300亩种植规模,带动村民增收。一年每亩纯收益由1300元提高到1860元,总收入提高180万元。

另一方面,扬子石化引资建厂,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2017年,扬子石化了解到附近的新堡村有一家医疗器械厂,老板一直苦于厂房限制,无法扩大再生产。他们借鉴石化企业异地改造的经验,提出异地建厂的思路。经与当地政府沟通商议,投入价值27万元的钢材,并借助财政部扶持资金,建设一座医疗器械标准化厂房。

为了防止企业老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他们创新帮扶思路,采取政府+企业+帮扶单位+村集体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由承租企业出资65万元,负责装修和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利益联结、股份合作,实现规模化经营。

目前,该项目就地解决200多人就业,一年上交税金近60万元、租金8.2万元,使三堡、新堡两村真正拥有造血功能,形成企业得利润、乡里得税金、村里得租金、村民得薪金的多赢格局。

此外,扬子石化投资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完成自来水改造、养殖环境治理、旱厕改造,累计完成182盏路灯安装、1570米道路硬化,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019年,三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万元,于当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