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RCEP签署将利好能源商品贸易

2020-11-25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石化新闻

    原文来源:国际商报

    记者:刘叶琳

    近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过8年的漫长谈判,正式签署落地,业内人士表示,RCEP的签署将利好部分大宗商品贸易。

    “RCEP签署后的主要利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将逐步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另一个是货物贸易开放水平达到90%以上,覆盖的商品范围更广。”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表示,对于中国,这意味着进口原料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同时有助于部分领域扩大出口,进一步打开境外消费市场。

    “本次协定的亮点之一便是中、日、韩和澳大利亚的加入,众所周知,中国LNG最大进口来源国便是澳大利亚。”卓创资讯分析师梁英汉表示。据卓创资讯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LNG资源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占比45.6%,依旧占据进口来源国榜首。

    据卓创资讯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天然气总供应为2414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天然气137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4%;液化天然气进口6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2%;管道气进口362亿立方米,同比下滑7.18%。从消费来看,今年前9个月,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3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13%。

    梁英汉认为,通过RCEP的签署,中日、日韩间有望建立起新的自贸伙伴关系,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进一步提升。中、日、韩间的贸易提升也有助于中国LNG罐箱发展。

    据了解,轻循环油(LCO)是100%依靠进口的品种,主要作为柴油的调节组分。之前由于东盟特惠国政策,自东盟诸国进口关税已经为零。但从进口量来看,韩国是中国LCO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关税为4.2%,日本的进口量也相对较多,关税为7%。“一旦后期关税下降甚至取消,成本优势下LCO的进口量必然将出现增长。不过,当前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监管依然严格,华东和华南地区均有不定期巡检,可能是未来抑制其进口增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李彦表示。

    目前,中国从东亚诸国进口基础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税,而从韩国及新加坡进口占据了进口总量的70%。“一旦关税减免甚至取消,成本叠加票据优势,基础油的进口量或有明显增长。”李彦表示,目前,进口基础油的主要消费用户是国内美孚、嘉士多和壳牌,但这几大巨头企业已开始关注国内资源,未来增加的进口量可能也会对国内基础油的供应和运营形成一定影响。

    如果区域内各国之间关税减免或取消,则会为沥青的进口带来一定的成本优势。目前,中国进口沥青60%左右源自韩国,95%左右源自东亚区域。“但近年来中国沥青进口依存度逐年下降,预计进口量不会随着关税的减免或取消而出现显著飙升。同时以韩国为例,随着IMO2020新政的推行,低硫船燃的产量增加也会抑制沥青的产出和对外供应量。”李彦表示。

    据了解,中国的石油焦目前进口较多的是针状焦,主要由于部分针状焦的高端技术目前在国内较为缺乏,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韩国。“如果技术方面没有显著突破,针状焦的进口偏属刚需。一旦关税减免甚至取消,中国针状焦的进口量有望扩大。同时一旦关税壁垒不在,国内的普通石油焦也有望打开出口通道,向东亚诸国展开出口操作。”李彦表示。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广州石化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北京石油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东北油气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塔河炼化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沧炼“三个强化”凝聚生产经营优化创效合力
· 江苏油田优化采购降本增效
· 润滑油公司技术支持工作为营销赋能
· 华东石油局单日压裂8段创系统内新纪录
   图片新闻
迎战风雪冲保稳产 普光气田大湾区块累计外输天然气量30亿立方米
茂名石化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即将投产 消费扶贫让外地的进来当地的出去
   高层动态
· 张玉卓拜会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
· 张玉卓会见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
· 马永生与美国艾斯本技术公司总裁举行视频会议
· 赵东向老同志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行业·国际
· Equinor:疫情将使全球石油需求峰值提前到来
· 波特兰公司计划到204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 欧洲计划到2050年将海上风电能力提高25倍
· 印度五年内炼油产能将翻一番
· 油气公司面临可再生能源市场过热风险
· 美国原油储备接近5月临界水平
· 全球炼油业做好迎接动荡前景的准备
· 西班牙将从EU救助基金拿出18亿美元开发绿色氢
   行业·国内
· 旺季“超长待机”:多个化工品产业链满产满销
· 石化企业如何度过行业严冬
· “十三五”期间前4年北京压减燃煤近千万吨
· 青海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 中小型LNG运输船迎来“春天”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 可再生能源产业逆势增长
· 11-12月天然气进口量将持续增长趋势
· 法国液空与鸿达兴业合作攻克液氢发展难题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