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通过鉴定

2020-11-30     来源:经济日报
石化新闻

    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是现代化学工业基石,衣服、装修材料、口罩等都要用到烯烃。传统的烯烃生产技术严重依赖石油资源,一个年产百万吨级的烯烃工厂需要千万吨级的炼油厂配套提供石脑油原料。然而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原油主要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围绕非石油资源(如煤、天然气、生物质等)生产烯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导下,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科研攻关。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技术优势明显,建议加快新一代催化剂推广应用,并早日建成第三代甲醇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

    甲醇制烯烃技术是一个包括高效流化床反应器、催化剂等在内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该技术主要发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介绍,2006年6月,第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完成万吨级工业性试验,于2010年8月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煤基甲醇制取烯烃的工业化。2010年5月,第二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完成万吨级工业性试验,于2014年12月实现首次工业化。此后,大连化物所对该技术持续创新,在对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和烯烃选择性控制原理进一步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研制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研发了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

    “新一代催化剂的工业化和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的成功开发使我国在甲醇制烯烃技术领域保持了持续的国际领先地位。”刘中民告诉记者,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烯烃收率高、焦炭产率低、操作窗口宽、微量杂质少,目前已建成5000吨/年规模的催化剂生产线并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兼顾已有工业装置和新技术开发需求,已在多套工业装置中实现应用。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基于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开发了甲醇处理量大、副反应少、可灵活实现催化剂运行窗口优化的高效流化床反应器,完成了千吨级中试试验。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专家对中试装置进行了72小时现场连续运行考核,结果甲醇转化率达到99.06%,吨烯烃甲醇单耗为2.66吨。

    “与当前已经工业化的技术相比,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经济性显著提高。”根据刘中民提供的数据,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装置的单位烯烃成本较现有的甲醇制烯烃装置下降10%左右;新一代催化剂用于现有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吨烯烃甲醇单耗较使用前的3.0吨左右也有显著降低,达到2.85吨至2.90吨,刷新了行业纪录,每年可为用户企业增收上亿元。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甲醇制烯烃系列技术开辟了以非石油资源生产低碳烯烃的新路线,开创并引领了煤制烯烃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刘中民看来,这一技术对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缓解石油资源供应紧张局面、促进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协调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记者 沈 慧)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中国石化首次亮相中国—东盟博览会
· 西南石油局推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见效
· 化销华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宁波工程公司专题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胜利油田能源环境监管向“低碳净零”进发
· 国家应急管理部到川维调研危化品监测预警系统
· 中原石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用
· 长岭炼化搭建技术平台向高端沥青市场进发
   图片新闻
未来小主人走进科学大气田 “节点,我们忒喜欢了”
确保 “冬储粮”充足 上海局勘探六号迎战非常规井
   高层动态
· 张玉卓拜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
· 张玉卓拜会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
· 马永生与美国艾斯本技术公司总裁举行视频会议
· 赵东向老同志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行业·国际
· “天然气欧佩克”来了?
· “天然气欧佩克”成型或迎最佳时机
· ​《全球天然气展望报告2050》摘编
· 破产潮后,美国油气公司何去何从
· 北美油气行业困局“升级”
· 机遇与挑战并存:石化生产商需更新发展战略
· 欧佩克将决定2021石油市场命运
· 沙特称该国将维持石油出口数十年
   行业·国内
· 中海油部署改革三年行动 八方面重点改革任务
· 中国已成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军者
· 检测标准缺失成氢能发展“绊脚石”
· 油气销售观察:拥抱市场 提升“齐鲁气质”
· 供暖期价格下滑 液化天然气疯牛行情难再现
· 上半年"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投资超化石能源
· 中国石油建成首个年产百亿方页岩气田
· 中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投产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