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能源化工产业进入低碳转型关键期

2020-12-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石化新闻

    □ 能源化工企业积极应对严峻挑战,新一轮炼化扩能蓬勃兴起,产业新格局正加快重塑。

    □ 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趋势逐渐明朗,内外因素变化倒逼石油公司低碳转型。

    □ 我国已启动氢能顶层规划工作,年底预计有超过8000辆燃料电池商务车、100座加氢站进入示范运营。

    全球产业布局正处于变革调整期,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及我国产业布局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状况如何?未来将有哪些新变化?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发布论坛上,业内人士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能源结构显著优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少峰表示,当前全球能源化工产业格局、市场秩序动荡,产品需求及增速普遍下行,价格大幅下跌,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业绩持续下滑。但中国能源化工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新一轮的炼化扩能蓬勃兴起,大型炼化基地加速形成,炼化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产业新格局正加快重塑。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显著优化,基本上可以实现“十三五”目标。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皎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可以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炼化产业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炼化产能占全球的18%,新材料自给率接近70%。

    余皎认为,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成效显著,低碳能源增量达到70%,碳排放强度下降45%,成品油品质也快速升级。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原油累计进口23亿吨,天然气5600亿立方米,海外油气权益产量2.1亿吨当量,已超过国内原油产量。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潇潇预测,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9.4亿吨,“十三五”期间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5.8%的经济增长。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刘潇潇说,自2013年起我国制造业比例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能源消费增速下降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必然性。但也必须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整体处在偏低水平。

    化工产品向高端迈进

    据了解,随着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趋势逐渐明朗,内外因素变化倒逼石油公司低碳转型。“十四五”期间,我国炼化行业将进入新增产能全面释放、竞争白热化时期,也是行业整合转型升级期,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将基本完成,化工产品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成为新趋势。

    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约54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占比约81.2%,比“十三五”末降低3.1个百分点,煤炭占比将下降5.4个百分点至51%,仅天然气占比有所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持续提升,达18.8%,单位GDP能耗将比2020年再降低约17%。

    张少峰表示,从国际环境来看,疫情影响远未结束,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继续增加。世界石油需求缓慢增长,市场将开启再平衡新周期,油价回升、产能过剩或将使能源化工产业继续面对艰难时期。

    “中国能源产业必将进入一个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新时期。”张少峰说,油气产业将进入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深水期,上游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游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将加速形成。随着油品需求达到峰值,炼油产业将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向“减油增化”深度调整。石化产业产能规模持续攀升,多元化供应格局日趋稳固,产业合并与升级将加速推进。

    疫情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深刻,未来5年国际油价将呈现中低位震荡复苏走势。世界石油供需两侧将进入高存量、低增量的新阶段,国际油价将保持高波动、中低位新常态。

    报告预计,“十四五”期间,受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石油需求增速将显著放缓,并渐进峰值;而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依然保持7%以上的年均消费增速。国内勘探开发投资持续加码,确保近2亿吨的石油产量和5%左右的国产气增速。

    氢能产业前景良好

    炼油化工行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发展重点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炼油、乙烯能力稳居世界第二,PX产能跃居世界第一,千万吨级炼厂数量增加,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炼化产业集群。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柯晓明表示,未来炼化行业将瞄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快炼油结构调整,以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炼化一体化等,同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将加油站转变为“油气电氢”综合能源补给站。

    与此同时,要实现化工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优化烯烃产业链结构、提高芳烃产业链竞争力、突破高端材料技术瓶颈;拓展化工原料多元化渠道,提升价值链空间。

    2020年我国已启动氢能顶层规划工作,疫情没有改变氢能产业投资增长热情,20余家大型能源央企跨界氢能产业,年底预计有超过8000辆燃料电池商务车、100座加氢站进入示范运营。

    预计2025年前我国氢燃料汽车和加氢站仍以示范运行为主,2035年燃料电池车有望达到百万辆级商业应用规模。

    据悉,目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工等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氢能行业,相信通过各类企业的协同创新,我国氢能产业将迎来美好的前景。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涪陵气田获集团公司“十三五”规模上产增效奖
· 润滑油公司加大OEM认证市场宣传力度
· 胜利油田获评“国家石化行业地热重点示范单位”
· 东北油气入选吉林省首批人才培训基地
· 川维化工动态管理燃煤采购采购创效
· 湛江东兴聚丙烯产品实现带码出厂
· 上海石化增产丙烯实现创效
· 茂名石化科研攻关创出新成绩
   图片新闻
中韩石化乙烯装置脱瓶颈改造检修后一次开车成功 江钻公司:把牢安全关 平安迎跨年
淮南石油:“黄装+蓝装”,共同为美好生活加油 首届“镇海基地好声音”总决赛激情唱响奋斗者之歌
   高层动态
· 张玉卓拜会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
· 张玉卓会见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刚
· 马永生会见青海省海西州委书记
· 赵东会见美国麦肯锡公司客人
   行业·国际
· 俄罗斯表示支持欧佩克2月增产
· 电动汽车市场蓬勃发展 而石油仍不可或缺
· 沙特阿美成立合资公司加速工业数字化
· 亚洲将引领全球丙烯酸产能增加
· 俄油设定2035年上游减排30%的目标
· 埃尼、BCG和谷歌云开放的能源转型数字平台
· 康菲石油在挪威海域获得重大石油发现
· 机构预测:本世纪油气许可证招标数今年将最少
   行业·国内
· 海上油气产量创新高 今年超6500万吨油气当量
· “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80%以上
· 10组数据看中国能源如何走低碳转型之路
· 战略重组打造“能源巨头” 晋能控股集团挂牌成立
· 一项创新技术为油田增收1.21亿元
· 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 我国严格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 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4%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