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我国海上油气为何能再创新高?

2021-02-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石化新闻

     记者 黄晓芳

    日前,我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2020年中国海油海上油气产量突破6500万吨油气当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40.3万吨,连续两年国内原油生产增量居三大油公司之首,其中2020年占总增量的80%以上。

    过去的一年,对于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使复工复产变数增加,二是国际油价持续底位徘徊。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海上油气为何能再创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最为重要一点是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在加大国内供应的大背景下,石油公司克服油价低迷的困难,多措并举寻求突破。

    为此,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新年伊始,中国海油宣布,惠州26-6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为5000万方油当量,标志着我国珠江口盆地再获重大油气发现。该油气田是我国在珠江口盆地自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气田。

    除此以外,我国近海勘探发现了多个大中型油气田。海外圭亚那区块收获了3个亿吨级油田新发现。此外,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试验区、我国海上首座大型稠油热采开发平台旅大21-2平台以及流花16-2油田群等国内11个新项目全部顺利投产,2020年国内外全年实现油气总产量1.04亿吨油当量。

    这些新发现和技术上的突破和飞跃密不可分。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近年来,中国海油在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等领域不断开展地质认识创新和科研攻关,先后形成了“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等多个技术体系,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提供有力保障。

    在这些技术体系支撑下,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攻克多个世界级难题,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支撑发现了5个高温高压气田,建成了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1以及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目前这套技术已在国内外全面应用。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勘探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能力和完备体系,实现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各大海上油气田加大开发力度。2020年,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实现稳产3000万吨目标;南海东部油田创下历史最高油气产量纪录,超出年初计划产量100余万吨,稳居国内海上第二大油气田;南海西部油田油气产量比计划超产74万吨,创历史新高。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西北油田为居民保“暖”给企业加“气”
· 中原油田保供增气量日产气量创新高
· 中科炼化百日安全无事故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 上海海洋与中海石油召开联合研究会
· 十建公司:开展成本管控久久为功大讨论
· 上海石油:“一键到车”新业务试运行
· 化销华南联合中科炼化首次推出高密度管材
· 中韩石化投用华中地区首家共享托盘套膜设施
   图片新闻
有一种春节 叫漂在新疆不回家 茂名石化50万吨/年重芳烃反应器吊装就位一次成功
沧州炼化百日安全无事故专项行动责任到人 胜利油田河口厂净化油区治安有新招
   高层动态
· 张玉卓出席第十二轮中美工商领袖对话会
· 张玉卓到中国移动拜访
· 马永生会见东方电气总经理俞培根
· 赵东会见美国麦肯锡公司客人
   行业·国际
· 贝克休斯和诺瓦泰克签署LNG生产脱碳协议
· 芬兰Gasum计划大幅增加沼气产量
· 加拿大帝国石油股价有望上涨70.9%
· 1月巴国油石油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 印度阿达尼与道达尔达成为期3年进口LNG协议
· 全球油服业复苏面临多重挑战
· 福布斯:由近期游戏驿站股价看石油行业泡沫
· 摩根士丹利:全球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步入新周期
   行业·国内
· 新分子铺就可再生塑料“变革”之路
· 新能源大发展要过好“消纳关”
· 我国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
· 国内成品油价年内迎来“第二涨”
· “十三五”中国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再上台阶
· 中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累采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
· 供应充足需求下降 天然气价格承压下行
· 青海去年开展非油气地勘项目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