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2021-03-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石化新闻

    原文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彭 飞

    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10多年技术储备,3年攻关,一朝突破……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研制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单晶三元材料而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也充分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成交量连续5年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48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全行业披露融资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强势崛起,成为促进汽车产业回暖、推动经济复苏的一支重要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汽车工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汽车工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取得巨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在于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在内的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赛道,为后来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同时,我国在充换电站、5G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优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作依托,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深踩油门”“快速突围”的条件。

    从消费和使用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之“新”,不仅新在能源,更新在对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不可阻挡,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四个轮子、两排沙发”,更是能够自动更新的智能终端,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更清朗的天空。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从人车交互到远程操控,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打造出更加舒适、便捷、智慧的驾乘体验。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比例已升至近70%,越来越多消费者把环保、科技含量作为选购汽车的重要考量因素。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从供给和生产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行业之变,更是“生态”之变。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当前,国内整车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展开深度合作的案例并不鲜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带动产业链上的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多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成为撬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新能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诸多优势,但在汽车芯片、制造工艺等领域也存在短板。去年底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列为5项战略任务之首。扎扎实实提升工艺,心无旁骛升级技术,全心全意完善服务,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必能在市场竞逐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亮眼名片。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中科炼化硫黄产品首次装船外运
· 质监总站为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做好保障
· 广西石油打造“一带一路”出海通道司机之家
· 化销华北保供天津石化PTA再添新渠道
· 重庆石油将在九龙坡区建设氢能源站
· 中韩石化乙烯日产量创新高
· 中原石化“十四五”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实施
· 湖北化肥节水减排为发展增绿
   图片新闻
扬子芳烃厂抢抓市场机遇增产高附加值苯产品 岗位练兵提技能 优质高效保施工
加快网电钻机推广 实现绿色高效钻井 “3.8”女神节好礼新款包装卓玛泉上线
   高层动态
· 张玉卓会见洛阳市委书记李亚
· 张玉卓会见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
· 马永生到北京石油调研慰问
· 赵东会见美国麦肯锡公司客人
   行业·国际
· 美元走强 石油期货价格下跌
· 1月份欧佩克+减产协议履行率增至103%
· 欧佩克国际研讨会推迟召开
· 虽油价微跌 美国钻井平台数量增加
· 美国运行中断及亚洲需求强劲 中东化学品供应紧张
· EIA:2022年前美国原油产量不会完全恢复
· 诺瓦克:金砖国家将推动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
· 去年美国原油产量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行业·国内
· 中国海油“登陆”获千亿方大气田 雄安添绿色气源
· 我国十年新增石油资源百亿吨
· 国内首套千吨级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商业运行
·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速 液冷引领节能热潮
· 海南石化企业创造安全运行新纪录
· 中国海油:汇聚动能激发活力 助推高质量发展
· 中国十年来新增石油资源量逾100亿吨
· 跨国公司争相布局中国能源市场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