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26 来源: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陈忠华 “踏浪者”37年蹈海为采油 张 发 孔祥鹏 去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冷。勘探3号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上,钻机的轰鸣声、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 凌晨3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吵醒了上海海洋石油局钻井分公司首席技师陈忠华。 “陈大师,井下出事了!” 陈忠华迅速穿好工衣冲上钻台。 “现在地层返出流量增多,发生井涌了!”司钻急切地说。 此时,平台正在进行的是一口超高温高压井作业,井底温度高达215摄氏度,实际井底压力最高达103兆帕,相当于普通大气压的1000多倍,一旦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陈忠华扫了一眼钻井参数曲线:“现在的返出量比之前增加了多少?” “增加了5%,还在继续上涨。” “好,立刻停泵、停转,准备关井,泵房做好压井准备。” 陈忠华的冷静判断,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解决了放喷管线的问题,新的麻烦又摆在面前。由于井底压力太高,需要超高密度的压井液才能完成后续压井作业。 陈忠华沉着安排:“大家兵分三路,一路负责防喷管线,另一路负责泥浆泵配件更换,最后一路负责压井作业,所有作业要同时进行,一定要保证安全。” 而陈忠华一整夜都在检查管线、更换配件、指导压井作业,生怕出一点纰漏。 经过20多个小时的努力,各项数据逐渐恢复到安全范围内,险情被排除,此时,陈忠华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 一直以来,海上高温高压井作业风险和难度极高,被称为勘探开发的禁区。普通员工一年出海180天,陈忠华每年出海天数都在220天以上。他执拗地说:“就是崩了这口牙,也要啃下高温高压这块硬骨头。” 陈忠华夜班一上就是10年。“夜班要求当班人能够独自处理复杂情况,把夜班交给陈忠华我才放心,但这么长时间,就是苦了他了。”平台经理心怀歉疚。 陈忠华反倒乐在其中:“钻台上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夜班也蛮好的,夜里安静,正好能静心做研究。” 陈忠华在海上的业余时间主要用来翻资料,总结作业经验。每次遇到井下复杂情况,他都会拿出自己总结的笔记:“这是百宝书,能让年轻人少走弯路。” 传统接钻杆的方法效率低,在1分钟就能决定成败的高温高压井作业中,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陈忠华查理论、画图纸、与老师傅交流想法。经过一次次的尝试,设计出辅助“鼠洞”,三个人的活儿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接钻杆速度提升近30%,井口工具损耗减少70%,这个设计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从业30多年,从钻工到领班,再到中国石化技能大师、上海市劳动模范,陈忠华逐渐成长为高温高压钻井领域的专家。 37年的海上工作,陈忠华全心投入,以至于妻子抱怨:“我觉得平台才是你的家,你跟平台过一辈子吧……” 2019年,钻井分公司展演体现海洋石油钻井工人工作生活的舞台剧《金牌之路》,陈忠华的妻子受邀观看。当看到海上工作的丈夫成了一个“泥人”时,她泪流满面:“以前总觉得我苦,现在才知道,海上作业如此艰辛,他比我苦多了。” “在平台工作30多年,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妻子了。”谈到妻子,陈忠华也满是愧疚。 30多年的风雨征程,看着祖国的海洋石油事业蓬勃发展,陈忠华仿佛看到了一路走来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