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01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不苟言笑的纳第尔在镜头面前显得有些拘谨,但只要投身到工作中就充满了激情。一顶安全帽、一具遮面罩、一双皮手套、一只电焊枪,这就是纳第尔的日常写照。 纳第尔全名叫泰德勒·纳第尔。纳第尔的故乡在阿尔及利亚图古尔特省,当地人十人中就有七八人熟悉电焊技术。长期耳濡目染,纳第尔从小就对焊接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在他心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他经常抽空向当地老焊工师傅学习焊接,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拿着焊把钳,带上面罩工作的样子。 2012年他如愿应聘到地球物理公司阿尔及利亚项目SINOPEC311队从事电焊工工作。 “刚开始到队上工作,纳第尔的电焊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打磨。”铆焊专业毕业,如今是测量班班长的张梦说道。 一次,张梦路过修理班,看见纳第尔从上往下焊接车辆支架,便指导他,应该从下往上焊接,并告诉他这种焊接方法专业上叫“倒流”。从上往下焊,焊接力度和强度不够会导致焊接部位断裂,从下往上焊,可以增加焊接部位的强度,不容易造成支架断裂。自那以后,纳第尔只要遇到张梦,总会虚心地向他讨教囊括“车、钳、铆、锻、焊”等多种技能。 “他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干起活来非常认真细致,学东西也是一点就通。”手把手教了他三年的机械师李丹评价道。 在现场工作中,李丹教授焊接技术时总是不耐其烦,认真讲解,亲手示范操作,把自己的本领都毫无保留地教给纳第尔,纳第尔也用实际行动得到了师傅李丹的高度认可。 一次,营地来了一批重型载人卡车,根据HSSE管理要求,需要加装防翻杠才能上路行驶。为了让这些车辆早日投入生产,不耽误工期,纳第尔临危受命,没有一丝犹豫,并快速准备焊接工具。那段时间,他为了保证焊接质量,50多摄氏度的烈日下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腿蹲麻了,站起来活动一下,然后接着继续焊,汗水湿透了衣背,却没时间顾及,依旧聚精会神地焊接着。暮色悄悄地降临了,漆黑的夜里,飞溅的焊花映着他那执着的身影。几天后,完成所有新进车辆防翻杠的焊接工作,向项目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事电焊工作,烧伤烫伤是家常便饭,在工作时,纳第尔都穿着与其他阿籍员工不同材质的工装。焊工服防烫,因为太过厚实,工作时会让人感觉一点都不透气。 炎热的天气,配上密不透风的防风棚,纳第尔和李丹厚实的焊工服一次次被汗水浸透,面对焊口,两人对称焊接,九年的默契毋庸赘言,起弧、接头、打磨、检查,每个工序总能完美融合,被其他阿籍员工誉为“黄金拍档”。 长期的相处,纳第尔与中方师傅李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工作中时不时地互相开玩笑。 一次,李丹例行检查修理班工作,看见纳第尔坐在椅子上休息,便和他打招呼:“歇着呢?”纳第尔用手指了指空中的烈日回答说,“歇着呢,因为下雨了”。他们哈哈大笑。因为营地地处撒哈拉沙漠,平时在室外施工作业,只有下雨的时候才会停止作业。 现场的焊接突击任务是纳第尔的家常便饭,加班更是经常性的,他都是来者不拒。焊过路架,确保放线班布设测线过公路时不影响生产;焊钻机钻头,不影响钻机正常出工;焊接车辆安全梯,确保阿籍员工乘车安全。 平时遇到节假日,SINOPEC311队的大部分阿籍员工休假,工地车辆出现故障时,遇见汽车修理工人手不足,纳第尔在工作之余就会主动帮修理工清洁车辆、扒轮胎、拆卸零部件。 焊花璀璨,弧光耀眼。倘若你来到地球物理公司阿尔及利亚项目撒哈拉沙漠SINOPEC311队,在焊花飞溅、弧光闪烁的修理车间防风棚里,看见一个“90后”左手焊帽,右手焊枪,他一定就是李丹的得意门生---阿籍焊工纳第尔。(许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