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联手私募巨头 光伏巨头隆基股份入局氢能

2021-04-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石化新闻

    原文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殷高峰

    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正式入局氢能。

    近日,隆基股份联手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氢能”),隆基创始人李振国担任董事长、总经理。

    “对于隆基股份而言,进入氢能行业,不仅是打通‘光伏制氢’技术的必然选择,也是拓展光伏应用场景的积极策略。”平安建投高级业务经理张仕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地出台氢能相关政策

    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2019年,氢能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已突破2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氢大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氢能与储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河北省、成都市、广州市、上海市、六安市、青岛市等多地出台氢能相关政策或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氢能利用才是人类可再生能源的良性循环。”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利用和开发,其技术瓶颈不存在什么障碍,能量转换效率基本上在80%以上,目前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产业化、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

    “近年来氢能的发展给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搅动着整个传统能源行业。”张仕元表示,氢能在2019年成为能源行业的新宠后,当下的氢能源行业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张仕元看来,“好”是说在当下国内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政策、资本、人才等资源开始向氢能行业集聚,“有了上述资源的支持,行业内的优秀公司可以实现快速发展,同时给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

    “‘坏’是我国早在2010年就已经有氢能示范用车服务于世博会,但之后却长时间默默无闻。目前对氢能到底有多少是‘真爱’,又有多少是‘投机’呢?行业的从业者和蜂拥而来的资本是否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到‘氢能时代’的普及?”张仕元称。

    在张仕元看来,氢能时代终将到来,一方面是“氢”作为能源比化石能源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于“氢”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更好的融合。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未来,“氢”既可以直接消费,也可以长时间储存,且相比电化学储能,在储存过程中带来的污染更少。

    多家企业布局氢能

    氢能源按生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灰氢。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制绿氢将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光伏发电和风电又存在一定的间歇性、电网不友好性特征,造成弃风、弃光现象严重。”祁海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分布式制氢的投资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有机互补结合,即可以消化弃光的电量,又大大降低了制氢产业的成本,再结合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光伏制氢的高效利用并优化电力结构调配,“希望隆基股份入局氢能,结合光伏发电产业优势,创新技术提高制氢能量效率、规模化优势降低制氢成本,进而促进氢能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大战略规划下,氢能未来需求可观。对于隆基股份而言,对于氢能其实早就调研多年,最有可能的是将绿氢和光伏产业结合发展。”北京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董新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天眼查显示,隆基氢能注册于2021年3月31日,注册资本3亿元。股东为西安隆基绿能创投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隆基股份创始人李振国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其中西安隆基绿能创投管理有限公司是隆基股份100%控股的子公司。针对设立隆基氢能一事,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称,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碳中和及风光平价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市场前景广阔。

    李振国表示,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对氢能行业而言,光伏巨头的进入补上了此前国内没有大体量‘绿氢’提供者的短板。”张仕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氢能行业有更多的龙头公司作为参与者,有望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局面,对行业的加速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除了隆基股份之外,中国石化、长城汽车、宝丰能源、阳光电源等多家企业也已经开始布局氢能。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炼油销售公司与贝特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镇海炼化一季度实现高质量开门红
· 上海石化旗舰店进驻“石化E贸”
· 重庆石油首座加氢站正式开工建设
· 浙江石油:用好督办机制 抓实政治监督
· 江苏石油围绕“三个重点”推进大监督工作
· 南化捕碳技术助钢铁龙头添“绿”
· 扬子石化实现首季生产经营开门红
   图片新闻
4.7质量日我们在行动 专班模式助力精细管理效益开发
巴陵石化:设备优化促产量质量双达标 胜利鲁明:擦亮监督“探头” 提升监督效能
   高层动态
· 张玉卓会见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 张玉卓会见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董事长
· 马永生到北京石油调研慰问
· 赵东会见美国麦肯锡公司客人
   行业·国际
· 欧佩克对强劲的石油需求复苏寄予厚望
· 市场对新增供应的担忧或将限制油价上涨
· 沙特先进石化公司一季度净利润飙升
· 伊拉克着手开发本国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 阿联酋计划提高其作为石油中心的地位
· 贝克休斯将与两合作伙伴投资FiveT氢基金
· 数字技术提高了俄气石油在托木斯克地区的产量
· 美国Origin和SANS合作开发生物质可再生对二甲苯
   行业·国内
· 长庆油田建成16个日产千吨级主力油区
· 北京布局氢能产业 2025年前氢燃料车拟突破万辆
· 十万亿元市场“真香” 资本需有序赋能“氢战略”
· 能源化工衍生品“多点开花” 协同发展效应明显
· 席志勇:石化产业是大商所产品布局的重点板块
· 中亚天然气管道一季度向中国输气超100亿立方米
· 河北推进农村燃气信息化 明年底前建成监管平台
· 青海新能源日均发电量首超1亿千瓦时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