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北京布局氢能产业 2025年前氢燃料车拟突破万辆

2021-04-08     来源:
石化新闻

    原文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曹 政

    除了燃油、充电,汽车也可以搭载一种全新的能源——氢燃料。

    昨天,市经信局就《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前,本市拟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去年北京氢能产值约30亿元

    氢气具备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多项优点,被认为是清洁多能的二次能源载体。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氢能产业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

    我国氢能产业也已形成发展窗口期。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5%;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对于北京而言,发展氢能产业也有优势。经过近二十年持续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北京已经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据估算,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

    2023年前力争建37座加氢站

    这份征求意见稿也给北京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划定了目标:北京将打造“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高地。同时,也按照2023年和2025年列出了阶段目标。

    2023年前,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加氢站及加油加氢合建站等灵活建设模式,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2025年前,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在产业布局方面,北京将以昌平“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辐射延庆、怀柔,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链协同互补、跨区域产业链条贯通与联合示范应用,集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冬奥会示范应用氢燃料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也披露,本市将依托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程:应用北汽福田燃料电池汽车,在延庆等山地赛区承担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运送服务。据介绍,延庆赛区赛时燃料电池车的客运服务应用规模212辆,赛后部分车辆用于区内与市区连接的公交服务用车,部分车辆作为旅游客车和通勤客车服务于市内旅游客运和班车通勤。

    应用之处不止于此。记者梳理获悉,本市还将打造公交示范车队,建设连接大兴国际机场与市区交通枢纽,大兴机场至首都机场、天津机场的燃料电池车辆机场示范快线。

    此外,在京津冀区域,往返于各港口至北京的运输线路、重点企业物流专线和以农副产品为重点的生活必需品运输线路上,构建京津冀燃料电池重卡货运走廊,实现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和载货车的分阶段替换,2021年至2025年,共计替换约4400辆,实现柴油替代约14.5万吨/年,减少碳排放约46万吨/年。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炼油销售公司与贝特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镇海炼化一季度实现高质量开门红
· 上海石化旗舰店进驻“石化E贸”
· 重庆石油首座加氢站正式开工建设
· 浙江石油:用好督办机制 抓实政治监督
· 江苏石油围绕“三个重点”推进大监督工作
· 南化捕碳技术助钢铁龙头添“绿”
· 扬子石化实现首季生产经营开门红
   图片新闻
4.7质量日我们在行动 专班模式助力精细管理效益开发
巴陵石化:设备优化促产量质量双达标 胜利鲁明:擦亮监督“探头” 提升监督效能
   高层动态
· 张玉卓会见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 张玉卓会见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董事长
· 马永生到北京石油调研慰问
· 赵东会见美国麦肯锡公司客人
   行业·国际
· 欧佩克对强劲的石油需求复苏寄予厚望
· 市场对新增供应的担忧或将限制油价上涨
· 沙特先进石化公司一季度净利润飙升
· 伊拉克着手开发本国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 阿联酋计划提高其作为石油中心的地位
· 贝克休斯将与两合作伙伴投资FiveT氢基金
· 数字技术提高了俄气石油在托木斯克地区的产量
· 美国Origin和SANS合作开发生物质可再生对二甲苯
   行业·国内
· 长庆油田建成16个日产千吨级主力油区
· 北京布局氢能产业 2025年前氢燃料车拟突破万辆
· 十万亿元市场“真香” 资本需有序赋能“氢战略”
· 能源化工衍生品“多点开花” 协同发展效应明显
· 席志勇:石化产业是大商所产品布局的重点板块
· 中亚天然气管道一季度向中国输气超100亿立方米
· 河北推进农村燃气信息化 明年底前建成监管平台
· 青海新能源日均发电量首超1亿千瓦时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