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热点关注
 

李博 “钉钉子”专家

2021-04-09     来源: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李博 “钉钉子”专家

魏 玮 刘旭跃

“为什么这块低信噪比资料数据的分辨率提高不明显?为什么复杂探区的偏移成像精度不理想?”在攻关团队讨论中,物探院首席物探方法专家李博习惯性地抛出一连串“为什么”。

“科研创新必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这是李博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也是一直坚守的科研工作原则。凭着这股“钉子”般的钻劲,他用不到9年时间,成功打造中国石化偏移成像品牌技术系列,完成5万多平方公里的实际资料处理,均收到满意的成像效果,为中国石化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21世纪初,针对国际地球物理公司对高端成像技术的封锁现状,以及国内市场对这项技术的迫切需求,中国石化启动了高端成像品牌技术项目攻关。

当时,正值李博求学期间,认识到这一项目的重大意义,主动加入高端成像中的偏移成像研究中来。有人认为这个“初生牛犊”胆子太大,开展这一研究“费时费力,给自己找麻烦”。“怕啥,死磕到底呗,我觉得能成。”李博不怕“虎”,毫不犹豫投入其中。

在攻关过程中,李博发现当时的计算能力不能满足方法研究的需求,就自主发展出一套全新攻关思路——利用GPU(图形处理器)实现地震偏移成像高端技术,不仅大幅提高计算效率,还成功开展了国内陆地高端地震成像技术的研究,填补该技术区块空白,国际地球物理公司也纷纷效仿。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李博创新路上最重要的导向。

李博学的是方法研究,遇到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一般情况下,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在室内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实验就可以了,不用跑现场。但李博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前期必定会到野外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2008年,有个项目需要GPU地震资料处理,他干脆把科研工作室放到生产一线,现场搭建GPU设备,一边编译开发算法,一边针对实际资料进行测试反馈。通过10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获得了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突破,测试效果理想。这一成果的取得,为形成面向我国重点油气勘探的地震成像系列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3年,李博正式加入物探院地震偏移成像(RTM)技术团队。

当时,RTM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遇到阻碍。他天天抱着笔记本电脑加班到深夜,有时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妻子经常抱怨,杯子里给他倒的水一口没喝。经过一年攻关,RTM技术成功应用到生产实际资料处理中,应用效果良好,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企业节省约千万元的资料处理成本。

“一切以生产需求为中心”。李博带领团队不断对RTM技术升级优化。2016年,他们创新提出无奇点、无频率损失、保证所有低频信息参与成像的算法,满足了海洋资料处理要求,成功拓展海洋市场。之后,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高精度地震成像算法,形成适合双复杂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地震成像技术和标准流程,极大提升复杂构造探区的地震成像质量,大幅提高钻井成功率,已获得多口探井成功测试,助力我国页岩气勘探快速发展。

从开始研究高端成像技术到形成技术系列品牌,从“跟跑”到“领跑”,这中间有过失败,但李博从未想过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失败了,那就换个角度重新来呗。只要不忘做这项研究最初目的,就不会放弃。”

特深层是“十四五”的重点勘探方向,也是鲜有探索的领域。如今,李博正在带领团队面向8000米以上的特深层探井开展攻关研究与市场开拓,再一次踏上了攻坚创新路。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扬子石化实现首季生产经营开门红
· 中韩石化一季度乙烯生产开门红
· 中科炼化乙烯产量创新高
· 上海石化顺利完成两项精细化工科研项目
· 重庆石油LNG销售再创新高
· 胜利油田组织开展中国石化第11个质量日活动
· 年产4万支纳滤/反渗透膜项目制膜单元全流程贯通
· 质监总站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图片新闻
4.7质量日我们在行动 专班模式助力精细管理效益开发
巴陵石化:设备优化促产量质量双达标 胜利鲁明:擦亮监督“探头” 提升监督效能
   高层动态
· 张玉卓会见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 张玉卓会见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董事长
· 马永生到北京石油调研慰问
· 赵东会见美国麦肯锡公司客人
   行业·国际
· 欧佩克对强劲的石油需求复苏寄予厚望
· 市场对新增供应的担忧或将限制油价上涨
· 沙特先进石化公司一季度净利润飙升
· 伊拉克着手开发本国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 阿联酋计划提高其作为石油中心的地位
· 贝克休斯将与两合作伙伴投资FiveT氢基金
· 数字技术提高了俄气石油在托木斯克地区的产量
· 美国Origin和SANS合作开发生物质可再生对二甲苯
   行业·国内
· 长庆油田建成16个日产千吨级主力油区
· 北京布局氢能产业 2025年前氢燃料车拟突破万辆
· 十万亿元市场“真香” 资本需有序赋能“氢战略”
· 能源化工衍生品“多点开花” 协同发展效应明显
· 席志勇:石化产业是大商所产品布局的重点板块
· 中亚天然气管道一季度向中国输气超100亿立方米
· 河北推进农村燃气信息化 明年底前建成监管平台
· 青海新能源日均发电量首超1亿千瓦时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