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钻机机械师马玉生和往常一样带着当地员工往返于非洲尼罗河钻井,每天乘坐一种称之为“泥里爬”的沼泽牵引车来回横渡每一条测线。 那段时间,他手把手地教授当地员工钻井技术,一个动作重复几十遍,时时叮咛安全事项。炸药的存取,轻拿轻放;包药的程序,亲自示范。培训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和钻井打交道的都是机械、炸药雷管,安全重于泰山。 一个月后,项目进入测线开工,他带着当时算得上豪华的设备配置——“赫格龙”钻机、“泥里爬”沼泽牵引车、米8直升机、风船,每天和外籍员工一起在一望无际的尼罗河沼泽区打井。直升机只能在半空中悬停,大家通过扶梯下到水面的船上,直升机要用比平时更大的动力,才能保持飞行平衡。 马玉生看着平均水深40米左右、宽度80米左右的尼罗河,习惯性地摘下安全帽擦拭汗水又重新戴上,晒黑的脸上醒目地留下一圈白白的帽带印痕,当地员工戏称这种脸为“皮带脸”。 在尼罗河边选择合适的渡口,打井准备工作就绪,整装待发。20多吨的“泥里爬”开始下水横渡尼罗河,从岸边进入水里一切正常,当行驶30米后,突然风急浪高,巨大的船体开始剧烈摆动,驾驶“泥里爬”的中方人员惊慌起来,外籍员工知道中方人员水性较差,两人一组主动站在中方人员身后。一旦出现意外,外籍员工就会将中方人员救起。水浪越来越大,突然,“泥里爬”失去了控制,开始顺着水浪旋转,旋转着往下游漂,如果这个时候不能有效的控制,就会发生翻船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马玉生吓得全身冒汗,迅速冲过去替换掉中方人员,小心驾驶“泥里爬”。危急时刻,钻机班班长外籍员工麦肯,对冲过去驾驶“泥里爬”的马玉生大声喊叫,用风船慢慢顶着顺转的“泥里爬”转到一边,这样旋转慢一点,旋转的圈子也大,找机会加大油门,往岸上冲,风船顶了过来,将油门加到最大,快速旋转的“泥里爬”,渐渐减慢了旋转的速度,靠自身的动力慢慢地大圈旋转,看准机会全速向岸边冲去,“泥里爬”的车头高高翘起,终于停了下来。 全身湿透了的马玉生转身面对拥抱着麦肯,两个大男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旁边一群人泪流满面,抱头痛哭。五个月后,他们顺利完工中国石化海外第一个沼泽勘探施工项目。 “太苦!太难!太危险了!”时隔多年,马玉生回忆起沼泽区的8年钻机施工作业,仍然心有余悸。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每一个中国石化海外工程人的身上都有着许多自己的故事,有太多的让人留恋的美好瞬间。一路走来,苦与乐、希望与彷徨、快乐与忧伤,始终不曾远离我们,但更多的是珍惜。(许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