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寻找感动石化人物专栏
 

李元化 心系技术创新的“钻井迷”

2021-04-13 来源:
石化新闻
 

杨 旸 徐 刚

3月下旬,刚从川南工区结束授课的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三公司技师工作站站长李元化,在回程的路上接到徒弟曹希友的信息,他们各自主导研发的两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已经寄送到单位。李元化一扫倦意,又一个创新成果立住了脚,徒弟的快速进步也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李元化绝对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钻井迷”,从事钻井工作30年,就像一只入井的机械钻头,不断前进,不断磨炼自己,为他热爱的石油工程事业钻探出一片富饶的“技术成果田”。

“李元化是个创新达人,只要他决心研究的物件儿,没有研发不出来的。”这是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2019年10月,公司装备管理部门负责人找到李元化,希望他帮助解决钻机天车注油保养难的问题。

李元化了解到,当前的注油方式,还是由钻工背上材料和工具攀爬至40多米高的井架顶部天车台完成。在他看来,解决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比提高注油润滑效率更为迫切。为此,李元化萌生出用机械注油装置代替人工注油的想法。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他便天天泡在办公室里查阅资料、绘制图纸。

2020年1月,新装置的设计方案基本定型,李元化计划在春节过后开始投入制作,却被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断了。

行动受限,思想不受限。在家远程办公期间,李元化优化升级设计方案,使新装置不仅能满足多点位同时注油,还能实现各个油嘴独立注油,使用起来更加高效。同时,他又设计出电缆移动支撑装置、管道移运装置、钻台坡道大门装置,先后绘制出的图纸堆起来有半米高。

2020年5月21日,李元化自主研发的天车自动注油装置在川南40平台试用成功,将单次注油润滑时间由原来的7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员工在地面使用遥控器即可完成注油,单井年节约费用10万元。该成果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不仅如此,他还将一身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为单位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人才。

2002年,李元化代表中国石化参加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全国“钻井状元”。李元化认为,积攒一身技能,更要传授出去,为企业排忧解难,人生才更有价值。他是“钻井状元”,要培养出更多的金牌冠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更多心思放在带徒授课和技术创新上,以解决现场难题和为企业培养工匠队伍为己任,与徒弟们一起攻关技术难题,有时还自掏腰包采买零部件,助力徒弟进行成果研发。

“无论我何时向他求教,他都会对我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李元化的徒弟、石油工程公司“铁军名匠”、高级技师谷万斌说。

如今,李元化已为公司培养出技师、高级技师130余名,其中有53名徒弟走上了司钻、平台经理等重要岗位。

“李元化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至今,李元化和他的团队累计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难题660项,57项创新成果在国内外推广应用,累计创效9200余万元。

近几年,李元化多次拒绝国内外石油企业的高薪聘请。有人想花重金买断他的专利,也都被他拒之门外。他说:“行程万里,不忘来路,我原本就是来自豫东农村家庭的一名钻井工人,是中国石化成就了我的今天,我要把毕生所学全部回报给企业,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