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2020年专题 >>> 领导干部论坛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助力打造创新策源地

2021-04-25 来源: 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大连院将围绕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瞄准技术先导,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近期可产业化的技术攻关,瞄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基础研究方向,推进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解放思想推进重大改革举措,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力支撑中国石化打造行业重要创新策源地。

  侯栓弟

  行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基于创新的重大突破,企业的领先地位必须基于技术的先导引领。作为新中国首批石油炼制科研机构之一,大连院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企业发展需要,坚持专心办好自己的事,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技术进步、转型发展充分发挥“牵引机”“助推器”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新发展格局,大连院将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瞄准技术先导,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力支撑中国石化打造行业重要创新策源地。

  加快推进近期可产业化的技术攻关。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密切产销研用结合,增强竞争优势。努力为“一基”作新贡献,围绕上游油气开发全过程,在绿色环保可降解钻井液,油泥固废、废水废气环保治理,集输管线冻堵、无人机巡检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根据油气田生产系统分布式用能特点,开发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制氢、分布式能源、储能、智能配电网等相关技术。加快支撑“两翼”技术升级迭代,充分发挥加氢裂化装置在调节氢分配、烃族转化方面优势,开发灵活适应石脑油、航煤、乙烯尾油、特种油品等产品结构的可调迭代技术方案。抓住未来乙烯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以最低成本、最大化生产乙烯料为契机,开发沸腾床“油转化”工艺路线,推动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升级。布局发展具有一定颠覆性的炼化技术,探索金属钠法脱硫、废塑料催化降解生产氢气等技术,推动公司主营业务接续发展。

  瞄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基础研究方向。加快布局“三新”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壮大基础研发力量,打造五大技术平台。在新能源技术平台,以氢能和储能材料研发为核心,扎实做好燃料电池用氢全产业链技术研发,探索开发绿氢成套技术、相变储热材料、液流/钠硫电池储能关键材料。抓住国家出台限塑令的政策机遇,重点推进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技术,加快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打造差异化、绿色化、高效化的高端碳材料技术平台,基于石油基做好针状焦、碳纤维等技术开发,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围绕净零排放目标,构建碳中和技术平台,开展碳减排方法学及碳足迹、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等研究,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发挥中国石化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作用,加快炼化全局资源优化系统升级步伐,以炼油化工智能化关键技术支撑中国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营好石油化工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巩固增强中国石化在环保领域的领先优势。做实与复旦大学合作新挂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分中心,加快补齐战略基础学科短板。在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先导型公司体制中找准定位,开展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规划布局、评估创建,加快筹建与高校共同牵头的国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统筹推进牵头申报净零排放国家创新中心,积极抢占战略制高点。

  解放思想推进重大改革举措。启动科改示范行动,探索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柔性项目组织结构,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动力。推出“揭榜挂帅”课题,公开选拔科技领军人才,压实攻关责任、形成示范效应。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关键核心领域科研人员薪酬分配力度,强化基础研究领域和新领域考核激励,进一步优化薪酬分配制度。

  (作者为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