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 王群伟 孔利平 邓颖 “我的工作岗位在基层班组,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精心控制物料配比和流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反应过程,将重油转化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工作虽然普通平凡,但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控制,每一个操作数据的调整,都是涉及生产安全、环保和石化产业发展进步的大事。” 4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与聚光灯交相辉映,九江石化炼油运行四部操作工郭大为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她站在台上作为代表发言,难掩心中激动。 郭大为从宾馆服务员起步,转岗到一线成为操作工,一步步蜕变,成长为技能大师。 1994年7月,18岁的郭大为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为一名宾馆服务员。11年的服务职业生涯,她总是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 2005年,九江石化发出号召,鼓励年轻人走进装置,在生产一线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产业报国的梦想,郭大为报名成为一名操作工。当她第一次走进机器轰鸣的一线生产装置时,心脏怦怦直跳,“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就是这种嗅着油花的气味,在高高的炼塔上、在信号闪亮的操作台前,创造价值、成就自我的感觉”。 但是,从宾馆服务到炼化操作,跨度太大了。什么都不懂,怎么办?一沓沓厚厚的学习资料,各种生疏的名词和符号,看了就忘……巨大的挫败感啃噬着她的内心。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墙角一株独自盛开的白色小花,心中微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管有没有人看我,我都要开花。” 心中有光,未来一定充满希望。 自此,她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底,激励自己不断奋斗前行。 她还记得,为了熟悉一条管线流程,一个人登上几十米高的焦化塔,用手扶着因为恐高而颤抖的双腿一点点地往前挪;还记得,把一条条管线一笔一画记在笔记本上,咬牙逼迫自己把上千个数据全部装进心里;还记得,通过努力夺得江西省“振兴杯”技术比武冠军时,泪花闪烁。 在生产一线16年的时光里,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她坚守在操作台前,不放过一个危及生产安全的异常波动;多少次风雨交加的巡检路上,她穿行在管林中,仔细排查一个个安全隐患。她潜心钻研装置运行情况,总结归纳“六步操作法”,并在装置推广,实现了柴油95%点稳定的卡边控制,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装置安全生产难题。在装置每次开停工期间,她负责几千个回路仪表调校,实现了零失误。 2019年,“郭大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给了她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苯乙烯焦油是乙苯苯乙烯装置的副产品,也是一种处置难度大、成本费用较高的危化废品。在没有任何经验和现成技术方案可借鉴的情况下,她带领工作室成员整天扑在现场,摸索最佳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温度、最合适的处理量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收集的数据深入开展分析、讨论,一个一个参数细心调试,通过反复摸索、不断实践,寻找最优处理方案。历经300多个日日夜夜,最终成功攻克了掺炼苯乙烯焦油的难题,有效避免危化废品的产生,并节省危废处置费用700多万元。 带着当年那颗希望的种子,郭大为在生产优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创新“四分法”操作、解决“焦化回炼苯乙烯焦油延长分馏塔压降”问题,产生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