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30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杜晓彦,荆门分公司聚丙烯部首席技师。31年的坚守,让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校生成长为“蓝领专家”,成为荆门石化劳动模范、荆门石化工匠、荆门市职工技能之星、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首席技师、中国石化技术能手。他用实际行动将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专注执着的“大工匠” “让身边的人变得出色,把认真和执着融入工作”,这是杜晓彦团队精神的精髓。2014年7月成立的以杜晓彦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先后完成了“挤压机摩擦离合器打滑停车”等12项技术攻关,为聚丙烯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至2020年间累计带出高技能人才9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6人,使“劳模工作室”真正成为运行部保安全、促效益的“源头活水”。 在产品研发时,杜晓彦和他的团队24小时盯在现场,每天都要提取近1500个重要参数进行分析,往往为了一个工艺参数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戏称Z30S是“吵出来的拳头产品”。 经过整整两年忙碌而充足的准备工作,杜晓彦和他的技术团队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Z30S生产试验,不但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生产Z30S专用料的指定厂家,而且在产品牌号的切换过程中,调整期由同行业的10小时缩短到了4小时。 作为首席技师,他积极参与聚丙烯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工作。2019年主持完成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聚丙烯BOPP料质量提升”。 2020年完成降解法开发纤维料Y35G。参与开发出Z30S、F09、Y40、Y26等聚丙烯高附加值专用料,丰富了聚丙烯产品的品种和结构,极大地拓宽了市场占有率,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Z30S开发项目获得荆门石化科技进步奖。本人也成为荆门石化ND-Ⅲ、HA-R等聚丙烯新型催化剂首次工业成功应用的重要贡献者。 装置平稳的“守护神” “学技能,就要实实在在;学做人,就要做朴实的人;学做事,就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三十多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一直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和要求,履行着自己学技能、做人、做事的本分。 聚丙烯装置90%的仪表为进口,控制复杂,只要有一个误动作可能会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因此,对于操作水平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为了装置安稳运行,作为运行部“岗位技能带头人”的杜晓彦,迎难而上、积极探索,独创了“丙烯冷却器E201在线处理”和“球罐丙烯通过预精制自身循环干燥脱水”两项操作法,有效解决了单台设备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以及大检修期间占用系统储罐检修期长的问题,保证了关键操作安全、可靠,使得装置运行平稳率提升1个多百分点。 多少年来,他善于学习,刻苦钻研,整整16大本的工艺笔记,记录下了他与同事们在这晶莹世界里的梦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很快成长为操作技术上的佼佼者,从外操、内操到班长,直至独当一面。 为适应市场需求,调动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积极性,2014年以来,杜晓彦在班组内部开展操作平稳率和质量内控平稳率竞赛,把产品熔融指数控制率和牌号切换控制率及工艺参数平稳率作为重点进行评比,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将每次产品切换时间控制在5小时,确保了聚丙烯产品质量关键指标熔融指数无异常波动,用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肯定。聚丙烯产品从最初只在沿海市场销售,如今已经发展到在华中地区销售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并走出了国门。 超长待机的“老黄牛” 在运行部,杜晓彦主要负责产品质量和工艺调整,所有内操都知道他在生产指令本上每次都注明一句话“保证产品质量,随时电联,我的手机24小时待机!”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防护口罩严重短缺,急需转产口罩基础料Y26。在原料少、装置负荷低等不利条件下,杜晓彦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从制订转产方案、调整化工三剂配比、生产工艺参数优化,科学严谨、稳扎稳打。整个转产过程需要根据化验采样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加氢量来控制产品质量,需要精细操作、生产平稳。 为此,杜晓彦在给各个生产班组的指令单上每次都特别注明:此牌号质量关乎防疫抗疫,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如有异常,随时电联,我24小时开机!在杜晓彦的辛勤努力下,转产一次成功,整个抗疫期间生产Y263000多吨,为抗疫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 几十年来,在晶莹剔透的聚丙烯世界里,杜晓彦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其中的一粒,在聚丙烯颗粒的生产线上,他的梦想与这些颗粒一起跳跃着、奔跑着,他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梦想,也将会飞得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