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奋斗百年路
 

信仰之光

2021-05-06 来源: 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
 

  姜化明

  信仰之光,穿透战火与硝烟,走过磨砺和坚守,映照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引领着创新发展的胜利油田,澎湃出激情的力量……

  (一)基石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铿锵誓言来自华八井纪念碑下,来自胜利油田党员的心声。声声震耳、穿越长空,从纪念碑的塔尖,传递到繁忙的油区里,凝结在胜利人的心田里,引领胜利油田从胜利走向胜利。

  华八井,是胜利的发现井。1961年4月16日,用9毫米油嘴试油,获日产原油8.1吨,首次在华北平原30多万平方公里地下喷出第一股工业油流。

  一声春雷震天响。胜利油田的发现,一举击破了“中国华北无油论”,开辟了华北石油勘探的新纪元,宣告了渤海湾油区的诞生。

  如今,华八井已成为胜利发展的第一座丰碑、第一块基石,被赋予了神圣的光芒。

  从华八井走来,一代代胜利人一路艰苦创业,一路拼搏奉献,一路创新创效,彰显出以国为重、以苦为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力量。

  从华八井走来,一代代胜利人立足本土、开拓海上、探索海外、征战西部,披荆斩棘,为国找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履行责任。

  从华八井走来,一代代胜利人紧跟国企改革步伐,油田体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企业机制逐步向市场化经营转变,油田发展越来越好。

  从华八井走来,一代代胜利人坚持理论创新、技术进步,创造出一系列行业前沿和世界领先的理论和技术,让创新驱动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从华八井走来,一代代胜利人融入区域发展,油地联手把一片荒芜的盐碱滩变成美丽的绿色石油城,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从华八井走来,一代代胜利人越是困难越向前,勇于斗争、敢于奉献,锤炼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

  华八井纪念碑巍巍屹立,见证了胜利油田的诞生,屹立成一座胜利丰碑、一种胜利精神、一种胜利信仰……

  (二)信念

  “活不出生命的长度,那就活出它的厚度和宽度……”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他的名字叫吴吉林。

  吴吉林,1974年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2007年,他被查出患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吴吉林先后做了大小28次手术,除了住院治疗和复查,始终坚持上班巡井,不断寻找创新发明的突破口。

  2009年,在刚刚做了肝穿刺之后,吴吉林在病榻上完成已经研究一个多月的“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项目。这项技术让抽油机泵效率平均提高8到15个百分点,先后在100多口油井上应用。

  2011年8月,吴吉林做了脾脏切除手术。进手术室之前,他留下的“遗言”是:“我有两项还没完成的创新成果,资料存在电脑里,请把这些东西交给厂里……”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第二天,吴吉林就让妻子把《采油工艺》一书摆放在病床上。

  吴吉林的工友樊创明说:“说实话,最初,我觉得吴吉林没必要,都病成这样了,还搞什么成果,创什么新,我觉着他不在调上。可时间久了,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力量,一种信仰的力量。”

  患癌近10年来,吴吉林研发出53项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加上之前的成果,他共完成创新成果88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9亿元。

  吴吉林认为,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总得有点精神、有点信仰,得为自己的岗位负起责任,为企业负起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负起责任。

  2014年五一前夕,吴吉林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省多地作事迹报告。2015年,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9年3月11日17时58分,吴吉林因病去世,年仅45岁。

  吴吉林走了,但央视采访他时的回答依然响亮——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正确地面对,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白活,要活出个样儿来,有价值地活!

  (三)传承

  时光荏苒,人们仍记得吴吉林谦虚的情怀。

  “我能坚持创新、坚持与病魔抗争,我想这要缘于我的师傅代旭升,是他让我坚持了下来,或许这就是传承吧。”吴吉林这句话,定格在视频资料里,也道出了一种传承。

  在胜利油田,自1961年开始,便有了一种传统。新入职的员工,都有指定的师傅。半个多世纪来,这种传统积淀成文化,凝聚着力量,传递着精神,形成文化的传承。

  吴吉林的师傅代旭升,是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忠诚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打开代旭升创新工作室大门,有一台设备摆在显眼的位置——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台设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200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还见证了代旭升的创新奋斗历程。

  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代旭升能够自主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01项,其中4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8亿元,还在于他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在于对创新创造的深厚感情。

  正如代旭升所说的那样,人这辈子很短,如果光想着享受,留不下多少痕迹;人这辈子也很长,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那就是信仰的坚守!

  1972年,代旭升参加工作,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王进喜的先进事迹中受到鼓舞,在石油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发出了“做中国最好的石油工人”的呐喊。

  1993年,他提出了“句号行动”,承诺在他负责的范围内,发生的所有技术、设备问题,都要做到迅速、准确、圆满地解决。

  承诺好说,句号难画。一个句号,就是一项问题的解决,从句号的起笔,到句号的终点,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汗水、智慧和辛劳,还有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说起句号行动,工友们都说了不起。

  代旭升始终担当为师的责任,带出的徒弟104名,88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他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劳模示范性工作室”,他也被人们誉为“工人发明家”“大国工匠”。

  代旭升说,做人,就要做有信仰的人。没有信仰,就是行尸走肉。自己能走到今天,因为有油田这方热土,因为这个好时代,更因为党和国家对我们技能工人的激励和支持。

  如今,代旭升已经退休,仍坚持带着徒弟搞技术集成创新,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演绎出一个不退休的传奇。

  (四)坚守

  其实,正如代旭升所说,对于许多共产党人来说,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改革创新来创造业绩,来践行自己的信仰。

  踏上黄河口荒原深处的巡井路,或许能让我们理解什么是平凡。在芦花飘飘的荒野里,在一口油井通向另一口油井之间,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奔走了20多年的,是感动石化人物、采油女工薛梅。

  薛梅累计巡井巡线43000多次,行程30多万公里。人们会问,薛梅何以有着这样的选择?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薛梅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活得很飘,她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通往共产主义的路还很长,这就需要我们始终如一的坚守和一步步地丈量。

  1995年11月,薛梅和丈夫孙宾到营8更9井站组成夫妻井站,管护着7口油水井、一座计量站和2000多米输油管线,安全生产原油12万吨。

  薛梅的工友张玉华感慨:“有人说,这有啥,我也能在这儿待。其实不是这样。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感觉还新鲜,但是长年累月让我盯在这儿,我很难做到!”

  坚守,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信仰。如今,胜利油田已经实现了信息化,鼠标巡井、探头站岗已成为常态,薛梅也从巡井巡线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发挥着一名高级技师的更大作用——她坚守事业的信仰始终没有改变……

  (五)旗帜

  代旭升、吴吉林、薛梅……一个个平凡的石化党员,却传递着一种不平凡的力量——那就是信仰,就是信仰之光。

  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这种信仰,遍布在无数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身上。

  李宇志,油田高级专家,不畏难、不停步,专心致志搞科研,先后参与3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参与11项中国石化课题,承担21项油田科研课题,累计发现三级储量2.4亿吨。

  李晓军,年轻的博士后,扎根复杂断块油田,实现了油田注水开发从定性到定量的突破,主导实施的“立体井网优化”项目撬动了14.2亿吨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储量。

  张建国,采油工技能大师,30载坚守一线创新创造,完成创新成果146项,每项成果都蕴含着劳动的智慧、工匠的能量!

  这些共产党人身上体现的,是坚守奉献、创新创效的时代精神,也融汇了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在胜利油田,在中国石化,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汇聚起攻坚创效的力量,筑牢了共产党员的信仰高地!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