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16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今年夏天,科威特持续高温热浪,早上5点,气温就逼近50度。这样的高温,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个挑战,而对于一个身高1米94,体重近300斤的安全员张哲来说,简直堪称“极限挑战”。 异国和高温对张哲而言是极限挑战,但他面对的挑战,又何止如此? 突破英语大关 张哲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在十建公司从事安全员的工作。2019年,根据工作需要,他被派往科威特GC-32项目。出国,意味着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英语正是张哲心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别的同事都有英语基础,张哲却只会简单地打招呼。刚刚走出国门的那天,他就吃尽了苦头,看不懂英文,更不敢张嘴,只能紧跟着同事,生怕把自己丢在了异国他乡。 到了项目上,面对融合用工的管理模式以及50:1的安全员配置比例,安全员只有3个人是中国人,其余全是外籍人员,这让张哲意识到,与外籍员工打交道是躲不掉了。 昔日同事微信群里的“分享狂魔”消失了,再“冒泡”时,他在群里“晒”出记满英语单词的笔记照片,用来回答同事们的关心。原来,在消失的日子里,张哲在默默闯着英语关。 “方法虽‘土’,却奏了效。”张哲敢说。8月12日是世界青年日,公司发布了一段短视频,视频中张哲用英文自信从容地介绍了项目,终于,他不再是当初那个躲在同事背后的“菜鸟”了。 “不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无所谓成败。”张哲说。 突破专业大关 “到海外去历练,学习海外项目的安全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是张哲的初心。抱着学习的态度,张哲不能偷懒也不敢偷懒。 每天一上班,张哲要和其他的安全员一道,给每个施工队做好作业前的安全交底,检查作业票、照明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即便是“常规动作”,张哲一项都不敢轻视。 随着夏季到来,项目部转为夜间作业模式。一天,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张哲在A1厂房发现一名架子工在拉设生命线,但厂房上方既没有照明,架子工的安全带也没有系挂点,这让张哲急了起来。他叫停了架子工,把架子工的主管喊到了现场,对他进行了一番安全警示教育,并要求立即整改。 项目实行警告信制度,“集齐”3封警告信,则要面临清退出厂的惩罚。面对张哲的整改要求,架子队很快按要求进行了整改。项目开工至今实现了1065余万安全人工时,这数据的背后,有张哲这个“安全卫士”的一份努力。 疫情发生以来,张哲一手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手抓疫情防控。为了确保项目人员的安全,他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开展工作:配备防疫物资,加大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积极响应国家“春苗行动”,号召职工及时注射疫苗……他的努力,得到了项目部及分公司的充分肯定,2020年,张哲获得分公司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突破人生大关 张哲爱笑,平易近人,用“心宽体胖”来形容他最为合适。因为块头大,同事们亲切的喊他“大哲”。谁也没有料到,这个从小到大没吃过多少苦头的90后,在科威特已经连续坚守施工20个月,打破了他离家的最久纪录,也是他29年来最难以忘怀的经历。 “想家,尤其是3岁多的女儿”,张哲的语气里充满了对家的思念。 受疫情影响,项目尽最大可能安排人员回国轮休,但张哲总是选择留了下来。中籍安全员里,除了他,一个是四十出头的安全员前辈,另外一个是94年的安全部长。张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年轻人的担当,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大器不必晚成,趁着年轻,努力让自己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张哲说。“工作就是不停地闯关,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面对各种关卡,这是张哲永恒不变的座右铭。(叶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