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服务

发力“油气氢电” 拓展综合能源服务空间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3-09-06 08:00

粤港澳大湾区首座综合能源服务站——广州东明三路综合加能站,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易捷服务于一体。 刘雅婷 摄

阅读提示

《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加油站数量首次下降。未来,加油站将不断向综合能源补给站转型。从能源需求来讲,成品油的需求虽然在下降,出行能源的需求却没有下降,因此市场仍被看好。

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在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服务商进程中拓疆域、铺网点,通过3万余座加能站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能源补给:以充分保障油气供应为基础,积极布局直流快充桩,建设换电站,努力融入地方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加氢网络……始终将保障能源供应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本版专题展示销售企业做好综合能源服务商、全力保障能源供应的生动实践。

本版文字由 龚良奇 陈艺婷 李晓歌 徐碧卉 张佳琦 田昕雨 提供

成品油供应 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将坚持一体化运作,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和服务竞争优势,全力保障成品油供应,巩固提升市场份额,彰显企地融合、奉献社会的央企形象。

保障油品质量100%合格、供应100%充足

▶杭州石油桐庐服务区加能站员工为顾客提供加油服务。    龚良奇 摄

“充分发挥成品油市场供应主渠道作用,保障能源平稳有序供应。杭州石油一如既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还是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都会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品牌服务。尤其是面对突发灾害和紧急用油需求,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启动成品油保供应急预案,加强统筹,细化措施,全天候安排关键岗位人员值班,密切关注油库和加能站油品库存变化及配送趟次,合理优化配送车次和时间,确保成品油平稳供应,彰显企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浙江杭州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 朱轶人

今年7月,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出现局部山体塌方和泥石流,多处桥梁和隧道坍塌,浙江杭州石油快速调派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将成品油送至现场,保障抢险救援和汛后重建工作。面对入汛后的强降雨,该公司加强统筹,细化措施,全天候安排关键岗位人员值班,确保恶劣天气下成品油平稳供应。

作为杭州地区成品油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单位,杭州石油先后打造在营加油(气)站近300座。面对成品油零售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杭州石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持续加强管理丰富供给,提供暖心贴心服务,确保成品油质量100%合格、供应100%充足。

浙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蓬勃的地方经济为杭州石油扩销拓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助力描绘之江两岸欣欣向荣、百姓安康的优美画卷,杭州石油根据成品油市场需求,精准研判,动态调整网点布局和油枪布局,解决车友加油不便及近年来高标号油品加油枪少、加油高峰期车辆通过率慢等突出问题,仅在市区就先后调整了建国北路、秋涛路、西溪路等20余座加能站的油品布局和油枪布局,其中建国北路加能站调整后成品油销量环比增长13%。

为实现精心经营、精益管理目标,解决成品油二次配送范围广、运距长的问题,自2014年起,杭州石油配合省公司加快建设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工程项目:桐庐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库。桐庐油库投营以来,吞吐量逐年上升,2022年近百万吨,保障了杭州西南地区成品油稳定供应。

位于杭新景高速公路浙江段的桐庐服务区加能站,每年要销售5万吨以上成品油。今年“五一”期间,该站应对加油高峰,优化排班、组织人员现场引导,有力保障了人们出游用油需求。每年节假日出行高峰,杭州石油都根据市场预判,提前部署,调配资源,强化质检,密切关注加能站销量和库存变化,通过建立油库、运输车队、加能站三方实时沟通机制,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和运输频率,确保油品不脱销、不断供,彰显中国石化央企担当的品牌形象。

从高速到市区、从国省道到乡村,杭州石油在成品油市场需求攀升、“批零倒挂”时,积极增供油品保民生需求;面对雨雪冰冻天气、运输困难时,多方协调增加运力保障配送。无论是服务“三夏”还是抢险救灾,杭州石油都勇毅前行、担当作为,全力以赴送上“及时油”。

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保障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的路上,杭州石油用实际行动诉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动人故事,为服务人们美好生活积极贡献石化力量。

天然气供应 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能源转型,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牢牢把握天然气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增长机遇,持续增强天然气供应端能力,全力扩大天然气市场份额。

布局终端网络保障天然气供应

呼和浩特石油汇商加气站员工为车辆提供加气服务。 刘佳 摄

保障天然气供应,是呼和浩特石油作为国资央企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用实际行动扛稳扛牢能源保供责任。未来,呼和浩特石油将继续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探索LNG领域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呼和浩特地区能源转型,全力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内蒙古呼和浩特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 贺 伟

呼和浩特作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0摄氏度,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呼和浩特石油在能源保供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聚焦新能源发展蓝图,呼和浩特石油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统筹发展综合能源、综合服务、数字化技术,延伸天然气产业链,布局覆盖呼和浩特市的天然气网络,满足当地“加气”需求。

该公司狠抓网络发展和资源协调,深入分析高速公路及国省道车辆情况,逐步升级改造国省道、城市外环、高速公路口等黄金位置加能站,新增加气功能,连点成线、以线布网,新投营加气站7座,为有序低成本布局终端网络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110国道、209国道、103国道及重要高速公路进出口的天然气网络布局,并积极协调上级公司及天然气供应商,有效解决当地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

每年入冬,气温骤降,呼和浩特市的天然气用量大幅增加。为保障车辆加气,特别是出租车的用气需求,呼和浩特石油提前为冬季天然气“保供战”练好兵。在树贵街加能站,班长杜鹏每天对天然气管束车和橇装体进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并建立客户服务群,定时在群内发布天然气供应信息,方便车主调整行车计划。树贵街加能站通过不断优化人员排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供应天然气,为当地天然气保供增加“底气”。

此外,呼和浩特石油在提供加气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拓展加能站司机之家服务,创立“6+N”服务模式,为广大车友免费提供“休息、热水、用餐、取暖、应急药品、休闲”6项服务,增加紧急充电、加水等“N”项个性化服务。在红山口加能站,货车司机刘师傅说:“以前从河北一路过来都没有LNG站点,加气特别不方便,现在呼和浩特有了加气站,还能享受这么多便民服务,实在太好了!”

“祝你们生意越来越红火!”北方驾校等3家驾培单位在呼和浩特石油提供加气服务后,将80余辆教练车升级为CNG双燃料汽车,定期到呼和浩特石油汇商加能站补能。驾校负责人郭先生认为:“无论加油还是加气,中国石化的商品和服务质量都值得信赖!”

充电业务  中国石化致力于打造国内头部充电平台和第一直营平台,坚持“以自建自营为主,站内站外同步推进”原则,全面开启充电业务提速发展新局面。

为城市打造便民充电圈

中国石化首座“微电网”型综合场内充电站——南昌石油麦庐加能站。徐碧卉 摄

“作为江西省会城市驻地央企,江西南昌石油以‘红色基因、智慧智能、业态融合’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强充换电站建设,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拥抱能源革命的发展之路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着力做好‘线上+线下’‘站内+站外’‘有形+无形’的营销模式,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通过‘综合能源+综合服务’的新发展模式,服务城市经济建设,全力支持南昌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升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构建‘人·车·生活’生态圈。”

——江西石油副总经济师,南昌石油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韦哲峰

据统计,南昌市新能源车保有量从2020年的2.5万辆增长到目前的8.3万辆。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居民生产生活、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南昌石油重点探索充电桩业务多样化发展方式,快速拓展充电市场。

南昌石油以完善行政中心服务配套设施为突破口,瞄准南昌地区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行政区域,重点突破省级行政中心,主动寻求合作,积极沟通,多次上门走访,介绍中国石化的央企背景、资金实力、运营优势、安全管理能力和品牌形象,达成了免租金、免电力增容、无分红的合作模式。江西省行政中心充电站第一期58个充电桩已于6月20日建成投营,打响了江西石油新能源场外充电业务的“第一枪”。凭借专业化运营和标准化形象,江西省行政中心充电站作为公务用车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基层配套设施,被江西省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他们主动提出与南昌石油合作,建设二期充电项目,共计78个充电桩。这意味着南昌石油实现了新、老省级行政区域充电业务全覆盖,为江西省充电业务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先行的作用。

万寿宫、绳金塔、滕王阁;南昌拌粉、瓦罐汤、白糖糕……南昌如今已成为新晋“网红”旅游城市。南昌石油敏锐捕捉到自驾游新能源车主对充电服务的需求,全面摸排南昌地区大型旅游景点和商业中心,积极寻求合作,陆续锁定昌北机场和旅游景区场外充电桩项目。其中,江西石油首座旅游景区充电站——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充电站于8月18日投营,目前共配置55把充电枪,极大方便了自驾出行的新能源车主,完善了景区周边充电配套,让游客绿色出行更方便。

为解决城市居民和新能源网约车主“续航焦虑”问题,南昌石油依托现有加能站网点,加快场内充电业务布局。通过配置光伏雨棚、储能柜等设备,构建有序充电、换电、光伏、储能、V2G充放电终端、调峰调频的新型电力系统模式,将麦庐加能站打造成一个小型的“微电网”,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同时,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电力供应。

麦庐加能站作为南昌首座高品质大型充换电综合服务加能站,充电区设置了44把分体式充电枪,其中快充枪42把,液冷超充枪2把,两轮换电服务柜1个,满足了不同新能源车主的出行需求。“以前我家燃油车经常来你们站加油,去年换了新能源车,充电还是选你们这里!”车主李女士在麦庐站充电时说道,“这里的充电枪有柔性拉杆,拔插充电枪十分轻便,还有充电休息区,服务一如既往的贴心!”

氢能业务  中国石化锚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目标,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优化加氢站建设运营,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加氢站服务网络。

为荆楚大地加氢赋能


◀湖北武汉石油革新加能站加氢员登记车辆加氢数据。陈艺婷 摄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武汉石油积极探索氢能产业链各项业务。面对武汉市加氢市场‘求大于供’的现象,我们针对现有加氢车辆运行路线及规模,进行加氢站科学选址。同时,我们深挖应用场景,加强与车辆生产企业、车辆运营公司、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构建气、站、车一体化业务运营模式,实现市场开发和加氢站建设同步进行。下一步,武汉石油将不断完善能源布局,助力荆楚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多元化需求。”

——湖北石油副总经济师,武汉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李哲学

8月28日一早,湖北武汉石油革新大道综合加能站门口已有20多辆4.5吨厢式货车排队等待,双枪加氢机前,两辆货车正在进行加氢作业。

革新大道综合加能站是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也是武汉东西湖区首座加氢站。该站周边有众多重点骨干企业及大型物流园区,随着加氢运输车辆的增多,配套加氢需求强烈。

“我们站主要服务周边物流园区加氢车辆,一辆厢式货车一次可加注8公斤左右的氢气,加满后可行驶350公里左右。”站长刘卫杰介绍,氢燃料具有零污染、零排放、可再生的特点,是绿色清洁能源,现在每日来该站加氢的车不下40辆,平均每日加氢量在300公斤左右。8月17日,革新大道综合加能站接待了78辆氢能源车,加氢总量达534.1公斤,接近该站点日加氢能力的最大值。

武汉市把氢能作为“965”产业体系中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并制定《武汉市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中国氢能枢纽城市”理念,将青山区确定为“氢都”。为了支持武汉市政建设,武汉石油群力综合加能站在青山区建成。该站的建成投用,标志着湖北省首座集加油、加氢、充电、汽服、便利店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供应站投入使用,为湖北省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加氢难,以前一直是困扰货车司机张师傅的难题。随着社会加氢需求量的增加,武汉市有的社会加氢站开始“抬价”,有的加氢站必须签订合同才能享受优惠价,有些加氢站则优先供应合约客户……这些都让张师傅很为难。为保障加氢需求,武汉石油积极与两家氢源供应商协调沟通,确保每日2车次、约600公斤的氢能配送,保障氢能源运输通道高效畅通,市场供应稳定。同时,革新和群力两座综合加能站每日定时、定人开展设备巡查、润滑保养,重点检测压缩机运行是否正常、各类仪表数据有无问题。“我们鼓励员工都去考加氢从业资格证,这样就有更多的员工投入加氢工作中。”刘卫杰说。群力综合加能站也指定“加氢能手”韩俊涛为进站车辆做好快速加氢服务,并保障公交等车辆“优先保供,随到随加”。“加氢方便,价格实惠,还是在中国石化加氢靠谱。”经过对比之后,张师傅很快成为群力加能站的忠实客户。

(责任编辑:卢恋秋 审核:蒋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