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保障

“并联”模式助储量高效“变现”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3-11-06 10:07

中原油田技术人员在对勘探开发方案进行探讨。 赵奕松 摄
中原油田技术人员研究重点区块南何家油区的开发工作。赵奕松 摄

□杨 敏

“我们要在濮158块及文72南块勘探取得突破,并且滚动评价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部署和开发方式。在濮158块采取天然气驱的方式、在文72南块采取直注平采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日前,在中原油田重点区带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论证会上,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储气库评价方向技术专家王志宝和一众技术人员打破领域壁垒、积极出谋划策,力争实现储量当年探明、当年建产。

文72南块曾经被称为“老大难”——油藏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属于深层高压特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低、效益差,虽有储量,却难以转化为有效产量。中原油田从勘探开发一体化着手,通过整体勘探、整体评价、整体开发、规模建产,实现了文72南块的高效开发。

变前后接力为互相渗透

“勘探和开发是一个有机整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紧密结合。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二者同步推进,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将储量高速高效‘变现’。”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王中说。

对于高丰度油气藏,以往多采用勘探与开发分割的工作模式:勘探工作是通过研究盆地结构、沉积等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实施探井,进而上报各类地质储量;开发工作是通过研究储层物性、流体温度压力等油藏特征,部署开发井网,从而获得油气产量。

“这种情况下,勘探与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两者大多围绕各自的重心,很难兼顾彼此。”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罗波波说,为打破制约,勘探开发一体化应运而生。

所谓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将勘探与开发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原先相互独立的两个专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模式由前后接力、串联式衔接转变为互相渗透、并联式推进,在储量评价阶段同时评价产能建设。

以濮153东断块区为例。该断块是增储评价的重要区带,为加快增储建产节奏,中原油田打破传统的流水线模式,各专业充分融合,一体化部署勘探评价井濮158井和濮158-1井,以进一步评价该块的储层展布、含油气面积及各层系的含油气性。同年,该公司跟踪实施开发准备井两口,并开展凝析气藏保压开发试验,实现储量发现即动用。

改变“有储量无产量”现状

“传统的工作方法,要经过探井突破、上报预测储量、打评价井、上报探明储量、开发准备等多个环节,过程烦琐又相对剥离,造成勘探开发周期较长、投资收益较低。”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谢敏说。

如今,整体流程已转变为“勘探获重大发现—开发及时跟踪勘探动态—确定储量是否能转化成产能—勘探开发信息共享整体部署—建成产能”,在不断缩短周期的同时,将勘探与开发“捆绑”在一起,实现规模建产,最终提高效益。

“究其根本,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要改变‘有储量无产量’的现状。”罗波波介绍,勘探向开发延伸,要考虑如何帮助开发快速、规模、高效建产;开发向勘探延伸,则要考虑如何让勘探加快区域认识,不断扩大勘探成果。

在方案部署上,勘探与开发研究人员围绕相对有利区,在预探、评价、产能方面通盘考虑,快速落实油层,控制油藏规模。文72南块“率先垂范”:在老区周边油井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开发层系向洼陷拓展,同时探索下部页岩油致密油层系,为整个洼陷带的页岩油勘探提供线索。

在生产运行上,预探、评价按开发井网设计,钻前组织整体规划安排井场,为开发井的实施打好提前量。比如常规砂岩深层薄砂体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田实施一体化多方调研“作战”方式,协同定制直注平采方案、差异化压裂方案,共同提升此类低品位储量的价值。

“已成功实施的试验井组文72-平1井投产后达到年设计产能,随后我们继续推进一体化技术,采用双平台实施4口水平井,加快推进建产步伐。”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濮开发研究所副所长陈新平说。

专家说

中原油田地质综合研究油气地球化学及资源评价专业高级专家 徐田武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主要是推进目标、研究、部署、资料信息等“四个一体化”,聚焦重点增储建产区带,以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为指导,强化“三个考虑(考虑勘探开发目的层系兼顾、考虑探井在开发井网中的作用、考虑勘探开发地面集约化利用)”,将传统勘探开发“串联”工作模式转变为“并联”模式,合理配置各要素,避免重复建设,缩短储产转化周期,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目前,在特低渗透、致密/页岩油气等复杂油气藏领域已见到良好的增储上产前景。

为持续深入推动勘探开发一体化,中原油田以平台为基础、以融合为路径、以体系为支撑,不断促进勘探开发质量和效益提升。一是建立一体化的组织平台,通过项目化管理,实现研究、设计、优化、决策等集中管控;二是建立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团队,持续完善一体化研究流程,跨学科、专业统一组织,协同研究,以“大军团”作战模式提高复杂问题攻关能力,提升储产转化效率;三是完善考核体系,通过“差异化绩效考核指标设置+配套奖励实施细则+职位晋升评优”,确保一体化取得实效。

虽然勘探开发一体化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喜人,但也要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如自动化数据采集覆盖率不高、历史数据不全等,制约了一体化的高效运转;勘探、开发、工程各板块缺乏有效衔接及平台交流,存在“别的专业是别人的事情”现象,研究成果共享偏弱。必须加快建设数字油田,构建勘探开发一体化运行平台,实现各专业之间数据流通、成果共享。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