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杂志

巴以冲突会否引发石油危机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3年第11期 时间:2023-11-07 12:45

马晓霖

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引发中东局势骤然紧张,刺激油价剧烈波动。10月9日当周,11月交割WTI原油价格累计上涨5.92%,收于87.69美元/桶;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累涨7.46%,报收90.89美元/桶。冲突的升级、石油市场的波动,一度引发舆论担心中东陷入新的大战,进而再现1973年沙特阿拉伯带头石油断供、中东产油国集体提价而引发的全球性能源危机。

但是,目前看来,市场行情总体保持着冷静和理性态势,确信不太可能重演全球性石油危机。

首先,无论以色列对加沙如何重拳出击乃至碾压式全面清剿,无论巴勒斯坦伤亡多大,战事不会溢出巴以黎叙四国,不会改变中东既有的和平为主大格局,以及巴以之外的对话与和解大势头。

其次,巴以黎叙所在东地中海地区,既非中东油气产区,也远离能源输出主干道,油价跳水仅是市场基于石油危机记忆的应激反应。1973年埃及联合叙利亚南北夹击以色列,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为了策应这场反攻,对力挺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断供原油并提价50%,使尚无石油战略储备的发达经济体措手不及,因而引发首次石油危机。如今,沙以关系缓和并准备提高产能而换取美国签署保护条约,其他中东产油国更无理由和能力断供或提价。

再次,美国已是石油产销大国,对中东石油依存度早已降至10%左右,各主要消费经济体均保有充足石油战略储备,全球市场总体处于供大于求。10月第二周,美国原油库存激增1300万桶。另外,世界经济前景不佳降低了能源涨价预期,电动汽车逐步且势头强劲地蚕食传统燃油汽车市场份额,也让油气消费后劲日益疲弱。

当然,伊朗如果卷入此轮巴以冲突,可能导致市场短缺并引发新危机。俄乌冲突引发西方抵制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后,美国被迫放松对伊朗石油出口限制,后者产量已超330万桶/日,明显缓解了能源供给不足压力。如巴以冲突触发美国重新收紧伊朗石油出口,并刺激中东石油主产区波斯湾的局势再度紧张,油价有可能大幅上涨。

哈马斯在冲突之初宣称得到伊朗支持,后者却矢口否认而无意涉险。美国派出航母战斗群并公开威慑伊朗等哈马斯盟友不要趁火打劫,但白宫宣称并无证据表明伊朗助攻哈马斯。显然,美国期望中东保持总体平稳,避免战事升级或扩大,维持低水准战略投入,避免重陷中东泥潭而使自己捉襟见肘的资源更加紧张,并扰乱其聚焦俄乌冲突和围堵大国的优先考量。

另外,沙特和伊朗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性和解,两国元首甚至因巴以冲突而首次实现通话,也表明这两个主要产油国无意因为对以政策完全相左而重新反目,破坏波斯湾稳定而伤害两国核心利益。尽管伊朗外交近期十分活跃,其外长相继访问叙利亚、伊拉克等什叶派盟友,甚至称将视情况对付以色列。但是,这种豪言壮语充其量是政治宣示和立场表达,伊朗不会诉诸战端为巴勒斯坦“火中取栗”。

总之,时势已大变,中东地缘关系正在经历建设性的里程碑式大洗牌。以色列与6个阿拉伯国家完成关系正常化,以阿阵营化冷战和军事对峙体系早已解体,美国继续战略重点东移。因此,巴以冲突或许只是“茶壶里的风波”,不会外溢到整个中东,全球油市更不会重温50年前的那场噩梦。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