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尖刀班:管好每一口高产井

坐标:西北油田顺北油气田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4-02-07 08:04

一大早,西北油田采油四厂顺北4-2尖刀班员工穿行在大漠里,开始了常规巡检。
尖刀班员工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检查井口保温情况。
尖刀班员工在井口安装计量仪器。

大漠的冬季,寒冷难耐。户外作业,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李学仁 图/文

1月31日,记者从西北油田采油四厂沙雅基地驱车200公里,到达顺北4-2尖刀班的生活基地。一路上,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望不到尽头的沙漠。

顺北4-2尖刀班于2021年11月成立,是一个加强班组,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这里位置最偏远,也是生产最前沿,4-2班组被采油四厂命名为“尖刀班”。刘守朝、董双、白鸿海3个甲方班长和博塔公司30名员工拧成一股绳,像一把尖刀,牢牢扎根在“深地一号”的上产主阵地。

一开始,尖刀班管理着顺北油气田4号条带的20多口高产井,随着油田发展,管理区域逐步扩大,井数增加到53口,其中,日产100吨油气当量以上的油井25口。目前,他们负责的区块是集团公司少井高产示范区,也是“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的核心生产区块。

50多口油气井,横跨113公里,穿越5个条带,最长的条带长90公里。“我们基本每天泡在巡检线上,在搓板路上要颠簸200公里以上。”巡检员万杰说道。

“我们的任务就是管好这些高压井。”班长、金牌技师刘守朝看似轻松地说着,当天的工作日程却排得满满的。他和尖刀班成员们,每天不是在井场上,就是在奔赴井场的路上。

SHB4-7H井取水样一直是困扰尖刀班的难题。这口井压力高、气油比高,气体中基本不含水,但含水化验又是极其重要的数据。巡检人员为了取样,往往在SHB4-7H井一待就是半天。

面对这个难题,他们设计了一个高压油气井取样器。通过连接油气出口管线,用阻流装置分离出气体中的液体,通过静置分离,最后可以顺利取出需要的水样。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4号条带进行推广应用,彻底解决了高气油比油井取样难的问题。

SHB4-10H井是辖区产量最高的油井,也是4-2尖刀班的“宝贝疙瘩”。这个井产量高但脾气大,持续“高烧”不退,成为大家心中的痛。

经过现场反复踏勘,他们想到了一个物理降温的方法。通过流程改造,他们在井场边设置一个降温水箱,里面加装盘管,把高温油气接到盘管内,就近利用地下水井抽水,通过水流循环达到降温目的,从而确保了高产井持续稳定生产。

4-2尖刀班,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像一根根紧绷的弦。然而,在有序的忙碌中,他们弹奏着最动人的上产乐章。


记者手记:

“沙漠荒志向不荒,风沙大决心更大”。采访4-2尖刀班后,这句口号就像是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刘守朝和同事们一天天、一年年地,就守在那片沙漠里,不断突破高压油气井管理的技术瓶颈,精心管理好每一口高产井。他们那样朴实,默默无闻,却踏实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业绩。4-2尖刀班,值得每个人尊敬。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