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4-02-18 07:55
本报记者 张松才 通讯员 范永光 姜宇惠
2月10日大年初一7时,豫东北濮阳市寒风清冽。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巡线大队柳屯巡线班班长刘爱辉、员工王云飞携带甲烷激光遥测仪和钢钎,踏上柳三线巡检路。
中原油田采出的天然气经柳屯班巡护的20条管线输入柳屯输气站,经过脱水等处理,进入濮阳市的千家万户。
柳三线管线有的从六七米高的拱跨上过路,有的从地下穿越沟渠,有的深埋在农田之下。柳屯班员工一天两趟巡检,确保管线不出现异常。
这一天的巡线起点是柳屯镇七娘寨村南1号蔬菜大棚。大棚主人不在,王云飞推开棚门,用甲烷遥测仪对着大棚尽头射出绿点。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遥测仪有效检测距离200米,能迅速、精确测出甲烷含量。刘爱辉仔细记录遥测结果:距离39.5米,甲烷含量为零。
来到2号大棚,64岁的村民程存刚启动卷帘机给大棚透气。
“老程哥,你家的西芹长得真喜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刘爱辉熟络地跟老程打着招呼,王云飞麻利地检测棚中甲烷浓度。
“俺种大棚菜30多年了,这些‘红工衣’每天巡检两趟,俺干活心里可踏实了。”程存刚说。
在6号大棚,刘爱辉为可燃气体报警仪换上充电宝。“我们在每座大棚都安装了可燃气体报警仪。”刘爱辉说。
为预防可燃气体积聚后遇电爆燃,大棚没有通电,报警仪全靠充电宝供电,巡线工每隔3天更换一次充电宝。
晌午时分,雪化后的田野里湿漉漉的。他们一路沿着管线巡检,靴子上沾满泥疙瘩。
王云飞像寻宝一样,认真观察庄稼长势,特别留意管线附近是否动土,“管线如果发生泄漏,上面的麦苗就会变黄,蒜苗也支棱不起来,土壤还会变黑,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金银花种植园里,刘爱辉蹲下身,仔细察看管线附近没有芽苞的金银花,轻轻掐开枝条的薄皮,看着露出青绿,才放心前行。
吃过午饭,他们转战濮柳线。在柳屯输气站东北80多米的低洼处,刘爱辉停下脚步。
“这下面的管线,外径从630毫米变成273毫米。”刘爱辉说,“管线由粗变细,天然气流速放缓,冬天天然气中的水分更容易析出、凝结,发生冻堵。”刘爱辉让王云飞把钢钎插入地中,见没有遇到冻土,确定管线没有冻堵。
用脚步丈量管线,用责任护佑安全。春节期间,刘爱辉和10名员工徒步巡线1300千米,保障输气站外输天然气超12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