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保障

油区竞标承包:一家老采油厂的投石问路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采用项目经营承包模式,通过管理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激发了经营团队的内生动力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4-02-19 08:20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以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打造河滩油田高效管理体系。王 瑞 李超君 摄影报道
阅读提示

能否充分激发内在动力,决定企业的发展效能。油气藏经营管理是从油气藏发现、开发建设、开发生产到开发退出全过程的经营管理,用集成的思维和理念指导油气藏经营实践和行为,通过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中国石化油气田企业积极创新探索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了企业市场化、现代化经营水平。

□本报记者 王维东 于 佳 通讯员 原 俊 温 魁 李超君

河滩项目部员工在调整抽油机平衡。闵袁惠子 摄

赵宁家里有“矿”。

2023年,赵宁以2420万元标价拿下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河滩油田的经营管理权,成为河滩油田的承包人。

对于一家开发55年的老采油厂来说,经营承包是一次投石问路;对赵宁来说,这是一次对现有用人机制的变革探索;对河滩油田来说,这是一次对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路。

竞 标

2023年4月12日,《采油管理十区河滩项目部经理竞标公告》出现在孤岛采油厂。该厂以河滩油田为标的,采取项目竞标的方式在全厂公开招标,产生河滩油田项目经理。

近两年,赵宁时常听到河滩油田招标的风声。2022年底,他主动申请从采油管理九区调到管理河滩油田的采油管理十区,担任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经理。

在采油管理十区,赵宁是河滩油田的常客,有事没事就往河滩油田的注采站和集输站跑,了解河滩油田的油水井资料和设备运行状况。

看到公告后,赵宁明白机会来了。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和赵宁同台竞标的是来自采油管理十区技术管理室的李勇。

竞标采取的是百分制,商务标80分、技术标20分。参与竞标方案起草的采油管理十区副经理黄天和说,两者的技术方案旗鼓相当,胜败主要集中在商务标上。

河滩油田的起标价是2330万元。根据竞标规则,每高于起标价3万元加1分,达到80分即为最高分值。

2400万元是赵宁的上限。没承想,两轮竞价过后,赵宁“破防”了。是追加筹码,还是就此放弃?

赵宁思考再三,在最后一轮竞价时,孤注一掷,直接将报价拉高到了2420万元,以10万元的领先优势赢下标的,成为河滩项目部经理。

商务标不仅设置起标价,而且还设有封顶价。封顶价是河滩油田最大创效目标,防止恶性竞标,避免竞标者为了拿到标的不顾一切哄抬标价。

2420万元中标价是利润值,完成中标价,发放基本薪酬;超出中标价部分,按照50%的比例兑现绩效工资。

有激励,亦有约束。连续两个季度未完成阶段目标任务的,管理区约谈、警示项目负责人;连续三个季度完不成阶段目标任务且无合理增效方案的,终止协议,而且因经营不善或个人原因终止协议的,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参加各类竞标竞聘,个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B档及以上。

发光的地方

拿下标的,赵宁就开始招兵买马组建生产经营团队。

李勇是赵宁第一个要“挖”的人。赵宁在摸河滩油田“家底”时,便开始有意为团队物色合适的人选。李勇既擅长采油工程,又精于地面工程,成为赵宁心里的不二人选。

一个生产派,一个技术流,两人越聊越投机,他们对油藏经营管理有很多不谋而合的理念。很快,李勇便应下赵宁发出的邀请。

90后杨涛也被请来了。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下,赵宁认为,油藏经营管理决不能靠人海战术,而是要用数智化赋能老油田,提升管理效能,而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杨涛正是理想的候选人。

加入河滩项目部前,杨涛正在孤岛采油厂信息中心挂职锻炼,他有过犹豫:采油厂信息中心平台大、见识广,可以接触到更多新技术;在基层,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有了用武之地。最终,杨涛选择扎根基层。

赵宁、李勇、杨涛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石油技术公司员工。赵宁麾下2/3的员工都是石油技术公司员工。

孤岛采油厂人力资源(组织)部主任宋波介绍,采油厂有4000余名员工,平均年龄47岁,其中,石油技术公司员工705名,平均年龄37.5岁、平均工作年限15年,工作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是全厂的骨干力量,正处于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黄金期。

一直以来,胜利油田把合同制员工和石油技术公司员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铺路搭桥,畅通员工成长成才渠道,而以项目化的形式选聘项目经理无疑进一步拓宽了外包员工晋升渠道。

2023年以来,胜利油田更加注重给外包员工提供舞台,创造条件打通上升通道,把这些人才培养好。

跃升为“顶流”

河滩油田很小。

油区面积仅5平方公里,但坐拥1154万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名副其实的“小而肥”。自1987年发现以来,年产油量一度达到百万吨级别,已累计产油586万吨,目前,年产油6万吨,采出程度50.7%。

河滩油田虽小,但可以改变的地方很多,遍地是“实现自我”的舞台。

根据竞标方案,河滩项目部经营,自主决策;生产,自我运行;员工,自由选择;考核,自行制定。项目部根据年度指标,自主优化各生产要素配置,科学匹配投入产出,让油藏经营出最好的效益。

电泵是油气生产的“电老虎”,一口电泵井日耗电1200~1300千瓦时。2023年,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调理,两台电泵换成抽油机,河滩油田实现减液不减产,日节电2200千瓦时。

抽油机平衡率是衡量油井能效的重要指标,影响油井的能耗及设备的寿命。自加入河滩项目部,李勇就和抽油机平衡率“杠”上了,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硬是把抽油机平衡率指标提升了20个百分点,日节电230千瓦时,让河滩油田在采油厂能效排行榜上从“落后生”跃升为“顶流”。

杨涛在河滩油田如鱼得水。仪表是注采输数据采集的基础,是油气生产的“眼睛”。原来,河滩油田的仪表普遍采用电池装载,需要定期更换电池,而更换电池需要停井,影响产量,有时如果更换不及时,数据上传不了或者上传数据有误,还会影响生产决策。

项目部采纳了杨涛给出的太阳能一体化传感器解决方案,白天利用太阳能边供电边充电,晚上用蓄电池供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彻底消除了痛点。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杨涛心里有着对智能油田的规划——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消除各生产要素的壁垒,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让河滩油田长出自己的“数字羽翼”。

开发36年,河滩油田面临地上地下两难:地上,管网老化、工艺流程冗余、信息技术落后,亟待建立集约高效的管网系统;地下,注采不均衡,十年没有打新井,迫切需要完善注采井网。

针对河滩油田的开发矛盾,孤岛采油厂制定了一套地质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地上,优化简化注采输工艺,简装置、短流程、橇装化,建立集约高效的管控系统;地下,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挖掘剩余油潜力,最终实现能耗降、人员优、效益升。一旦方案付诸实践,预计产量将翻番。

“油藏经营就像种地,规划土地种什么好比是油藏开发,怎么种相当于油藏管理,而最终的产物是产量。”孤岛采油厂党委书记张岩说。

2023年,河滩项目部生产原油5.91万吨,超计划1132吨,创利润2667万元。

孤岛采油厂厂长姚秀田说,河滩油田的经营承包模式一旦试验成功,将会复制到其他项目或者区块,甚至推广应用到管理区,探索出全新的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机制,以管理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闻会客厅

■嘉 宾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厂长 姚秀田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副厂长 李立峰

中原油田企业管理专业专家 王岭岩

问:油藏经营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姚秀田: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以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突出全链条价值引领,打造河滩油田极简高效管理体系,激发人员活力,推动采收率持续提升。开发上,精细油藏描述,更新开发理念,“单点措施挖潜,单线流场调整”转变为“断块油藏立体开发”,在多年没有新井的情况下,河滩油田连续8年产油量保持稳中有升;工程工艺上,坚持地质工艺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地面配套上,优化地面管网、缩短管输距离,油井配套超声波除蜡装置,沿程管网应用保温涂层,水井通过地表水及水源井千方百计注上水;信息化支撑上,在油水井站、地面设备、量油化验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提升,有效支撑以生产指挥中心为核心、内外操一体化运行的少人、减人、无人值守运行模式;人力资源优化上,深化新型目标经营责任制建设,以市场化手段合并河滩注采站、河滩集输站,坚持项目化运行、自主化经营、效益化考核。

李立峰:千方百计多产油是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江苏油田采油一厂坚持把效益作为高质量开发生命线,统筹推进老区存量提效、新区增量增效、三采扩量创效工程,总产量连续5年上升。从技术支撑方面看,持续完善再富集剩余油挖潜、井筒重建、低渗储量有效水驱等关键技术系列,技术内涵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从信息化支撑方面看,聚焦硬件升级、管理模式转型、软件应用,采油一厂油水井信息化覆盖率达98%以上;从人力资源优化方面看,优化岗位设置,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促进了人力资源有效流动。此外,在页岩油管理方面,深化油藏开发规律研究与认识,构建“信息化资料录取,标准化地面配套,规范化技术管理,一体化技术攻关”四化管理模式,保障了页岩油井平稳、高效开采。

王岭岩:油藏经营管理贯穿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区域普查、油田预探、油田评价、产能建设、开发生产等阶段。中原油田为适应油气田开发形势需要,推动勘探开发、地质工程、科研生产、技术经济一体化运行,深化厂院联合攻关,瞄准油气田区块提升目标,制定区块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区块目标管理团队,围绕难动用储量、滚动勘探、油气藏研究、产能建设、综合治理、工艺技术、科技应用等重点工作,确定攻关内容,联动开展研究,落实治理措施,为提升区块效益提供支撑保障。

问:未来油藏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姚秀田:油藏经营要更突出效益导向,提升小油田的盈利能力,打造断块油田精细开发、高效开发的模式。一方面,要继续围绕油藏核心,落实“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理念,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另一方面,要以“立体开发”为理念指导,以技术集约化、地面简单化、环保节能化、设备免维护为方向,持续深化统筹考虑油藏、工艺、地面一体化运行,切实提升管理和开发效能。

李立峰:一是厚积储量资源,切实把页岩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量,拓展四化管理内涵,建设好示范区。二是拓展稳产空间,坚持将老区稳产作为一号工程,开展“增量单元控递减、主力单元降递减、低速单元零递减”专项行动,提升水驱单元地层压力水平。三是坚持效益开发,以技术+管理支撑实现“少井高产、多井达产”目标,探索二氧化碳驱、压驱、化学驱等技术的应用,全面优化数智提升工作,加快完善信息化建设。

王岭岩:中原油田将围绕油气田区块提升目标,深化勘探开发、地质工程、科研生产、技术经济一体化运行,强化区块目标管理团队联动攻关研究,提升科技支撑力、工艺服务力、生产保障力,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

团队合力攻关“问题区块”

□杨 敏 朱淑雯

“2023年,中原油田文留油田区块目标管理团队针对埋藏深、物性差、储层单一、补能难度大的文72南油藏合力攻关:油田物探研究院采用储层预测技术,精准刻画深层薄砂体展布规律,为开发调整打好基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通过多次试验和模拟计算,优选‘直注平采’井网部署方案,有效提升单井控制储量和开发效益;文留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则采取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和远程跟踪调整,使储层钻遇率达到了95%。”提及日产油18.8吨的文72-平102井,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所长韩磊颇有感触。

中原油田采取“问题+攻关团队”模式创新实施区块目标管理,由科研单位和油气生产单位科研人员联合组成攻关团队,瞄准共同目标,明确攻关方向,形成攻关合力,实施区块治理提升,既解决了制约油田发展的难题,又高效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油气田区块整体盈利。

对应7个油气生产单位,中原油田分别建立文留、濮城、文卫、濮东、内蒙古、户部寨及川东北区块目标管理团队,并结合年度开发生产经营计划和现状分析,细化确定了7个团队的八大类18个小项基础任务和指标提升目标。

“各团队负责组织确定本团队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基础任务和指标提升目标,勘探开发、地质工艺一体化联动,针对油气生产工艺技术的难点进行研究攻关,实施好区块治理提升方案,确保完成指标提升任务。”中原油田油气开发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中原油田建立团队工作制度,明确运行节点,每月召开工作会,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任务指标提升情况及存在问题;建立团队通报制度,抓好日常运行管理,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做好7个团队的运行保障,负责7个地质研究项目组和工艺技术项目组的人员确定和运行协调,根据需求和技术方向形成厂院联合攻关项目清单,督导进展。

站库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徐博誩闻

近日,在江苏油田采油一厂陈堡采油班站刘陆联合站内,集输工徐莹坐在中控室的电脑前监测工况,联合站、中转站、污水站内的预分水等实时信息一目了然。徐莹说:“过去,每个生产流程都需要现场调控,忙的时候一天要爬好几次罐。现在有了数字化集中监控,生产数据能直观呈现在眼前了。”

陈堡采油班站距离采油一厂机关60公里,管理着3个站库及276口油水井。近两年,班站优化40人,人均年产量上升200吨、管井数从3口变为8口。这都得益于信息化条件下厂直管班站标准化建设。

由于3个站库巡检地点相距较远,加之站库的安全特殊性,需要4个小时才能对站库巡检一次。对此,江苏油田决定在该班站率先开展信息化试点。在建设前期,陈堡采油班站的员工将3个站库在日常生产中碰到的问题输入信息化系统,如中转站缓冲罐油液位高报、注水压力高报、三相分离器油室液位低报等情况,中控室电脑监控会自动响起警报声,并弹出问题的详细内容。“当时录入了近300个问题,之后我们不停地添加出现的新问题。”陈堡采油班站经理许明文说。

要实现数字化基础上的标准化建设,还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以无人值守为目标,再梳理每个环节。

许明文带领员工不断摸索,将5个岗位缩减为3个。原先需要47个人负责站库生产运行,现在只安排了18个人。“虽然有了信息化设备,但不能全部依赖数字化,数字化的核心依旧是人。”许明文说。

中转站和污水站实现无人值守,但依旧有人巡检。通过人员巡检和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对比,提升数据有效性、准确性。若某台设备出现异常,当班员工可在中控室对设备进行远程关停,再通知生产维护岗值班人员前往排查处理。

2023年11月,污水处理站高压注水泵因压力异常停止运行。中控室值班员工听到警报声后发现是4号注水泵因压力超高停泵,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前往现场,20分钟便解决了问题。“以往,集输岗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前后要耽误五六个小时。”江苏油田首席采油技能大师汪景林说。

目前,信息化覆盖了陈堡采油班站的全部生产区域,实现对班站所有站库和油水井生产运行监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事件自动报警和应急处理等,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检,应急联动”目标。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