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杂志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新型工业化相辅相成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4年第7期 时间:2024-07-12 10:28

熊建新

中国石化供应链管理领域高级专家

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我国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形成了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配套齐全、产业协同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供应链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上下游组成的产业链资源为手段,通过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以实现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组织形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强弱关系到企业、产业甚至国家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时,能够保持其核心功能和稳定性的能力及获取资源、掌控资源的能力,是决定工业化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

新型工业化就是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基础,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全过程的工业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新型工业化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推进新型工业化,应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新型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工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还有待提升的问题正制约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石化正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跃升的重要关口,大力推进以高端化发展、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

我国制造业的短板最主要表现在于部分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核心装备仍依赖国外制造,关键零部件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些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危及产业链安全的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就是要针对这些瓶颈和“卡脖子”的风险点进行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中国石化围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油气集输与储运等领域中的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持续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仅2021年至2023年就立项近百项,是“十三五”5年立项总数的2倍多,通过关键装备的研制攻关,有效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石油化工装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得到大幅提升,有力地保障了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供应商,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苛刻腐蚀环境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超深钻井工程技术、特大型炼油化工装置的一体化、万吨级绿氢大规模应用、百万吨级CCUS等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这些技术国外也属罕见或未见的。保障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则需要依靠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并与先进制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集地融合发展,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供应链生态系统,通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障新型工业化的推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石化加快推进石油化工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化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附加值,增强行业竞争力,在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深地工程”进程中,率先突破8000米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死亡线”,攻克了高强度套管、钻杆等关键技术,联合国内企业开展超深井用油套管、耐腐蚀管材的研发攻关,实现了管柱减重,提升了上扣效率,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超深井油套管研发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也使国产超高强度油套管研发制造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中国石化先后在普光气田苛刻腐蚀环境、大型乙烯“三机组”、LNG集输装备等领域研制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奠定了石油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高效协同推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新型工业化则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的动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提高需要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的支持,因此,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高效协同,通过不断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可靠性及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来增强韧性,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新型工业化的顺利推进。

中国石化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构建了创新引领、多维支撑、高端高效的现代化石化产业体系,先后在油转化、新能源耦合传统产业、高端新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化工新材料下游应用,聚焦产业协同,围绕茂金属聚乙烯重包装膜、高端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大丝束碳纤维、针状焦等化工新材料,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实现优势互补,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拓展合作领域和层次,促进全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创效,为高端新产品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型工业化的数智化驱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

新型工业化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数字技术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数字生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透明度,增强可控性,提升供应资源掌控、获取、风险应对能力及产业协同运作效率、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中国石化通过数字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供应链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工具创新,建立了数字化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现代数字供应链新模式,提升了供应资源数据的标准化程度,推进了采购物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优化了采购策略编制与执行,实行了仓储物流信息标准化、信息数据结构化。深化大数据在需求预测、计划管理、采购决策、业务预警、运行评价、业务监控、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了需求、设计、采购、建设、运维等各环节标准结构化数据贯通,大幅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深化易派客电商平台大数据的应用,向平台关联方提供了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助力平台关联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以绿色、低碳、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要素提升韧性

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产业链供应链要以绿色、低碳、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要素提升韧性,在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突出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实施生态环保产业战略,这些举措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带来了新机遇,夯实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国石化将绿色低碳、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行动,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通过聚焦绿色低碳,抢抓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氢产业链,将氢能作为新能源发展核心业务,率先建成库车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百万吨级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大力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着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将闲置和废旧物资纳入供应链管理体系,深挖废旧物资潜在价值,推动废旧物资绿色循环利用,构建了环保、节能、循环、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绿色采购管理办法,明确绿色产品、绿色物流、绿色包装、绿色处置等方面管理要求,为构建绿色供应链提供制度性保障;通过加强与能源行业重点企业合作,积极开展能效提升计划,建立绿色采购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配置绿色供应资源,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高质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优化新型工业的产业生态。

( 责任编辑:王一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