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杂志

国有企业要当好新型工业化主力军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4年第7期 时间:2024-07-12 10:36

胡 迟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级)

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当从自身的功能定位出发,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国有企业是工业化进程的主力军

一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构建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国营企业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以工业企业为例,1978年,全国共有工业企业34.8万个,比1957年增长了1.1倍,全国国有资产总额4488亿元。在这个重要时期,鞍钢、大庆、一汽、一拖、沈飞等一大批国营企业应运而生,在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大厦。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建成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40余年我国经济腾飞与工业化深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集中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力度大于以往,国有经济的布局更加优化。特别是通过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

统计显示,在我国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的20个门类和96个行业大类中,国有经济涵盖94个行业,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经营的业务涵盖19个门类和90个行业大类。中央企业的主营业务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通信、军工、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建筑等国家基础产业领域。其中,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占比均超过90%。国有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等手段,在运营层面大幅提升了资产利用效率,已具备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关键力量的基础。国有企业还肩负优化产业结构、引领经济发展、带动其他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任,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国有企业要为新型工业化再添一把力

2023年7月实施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从功能使命性改革的角度,对国有企业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提出四个方面的努力方向:第一,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第三,强化国有企业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支持国家战略安全;第四,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国有企业要从现代新国企的功能定位出发,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利用在产业基础和需求牵引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更加有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加快加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培育未来产业。从过程和结果看,新型工业化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具有相同涵义,都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就是由新技术所孵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组成的。对国有企业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从发展方向看,国有企业应当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

要做好顶层设计,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坚持长期主义、稳定投入,边发展、边突破、边布局。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要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确保目标明确、主体明确、任务明确,同时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的力度,抓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提前布局。预计中央企业在产业布局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将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二是以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要以数字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近年来,产业数字化方兴未艾。数字技术加速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有关汽车、石化行业龙头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生产过程更加平稳、安全、高效,同时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夯实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有条件的企业要抓紧对算力算法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攻关,多路径布局前沿技术,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中央企业及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其中的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力争以应用带技术加快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增长动能转换。要继续推进工业互联网“5G+”应用,推动传统业务低端产业加速升级。另外,要推进规模小、基础弱的企业加速升级,积极挖掘并提供更多可落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不断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性既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点,又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新型工业化之“新”,是以信息技术等新技术驱动为根本特征。技术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要以创新为核心引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及科技创新骨干作用。

国有企业是实现举国体制与企业创新主体结合的最佳载体。首先,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企业创新联合体等创新机制、重大专项科技创新基金等资本支持,以及基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全面激发企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企业要主动加强前瞻性、应用性的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发挥平台经济在数字创新和技术创新上的重要引领作用。其次,要把举国创新优势和企业主体创新结合,举国创新更多在基础技术、底层技术及前沿技术创新上发力,企业主体创新更多在应用创新、市场创新及场景创新上发力,鼓励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探索国家科技计划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机制,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重点关键基础研究问题,增强企业利用技术成果实现创新转换的能力。

四是注重把握产业安全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国有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首先,从纵向的产业链看,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一体化部署、全链条推进,实现上游原料、中游中间品、下游消费品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化点成珠、串珠成链”,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装备,持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力争在全球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强化应用牵引,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其次,从横向的产业布局看,要着眼于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充分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加强产业领域的布局建设。要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增强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

五是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国有企业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工业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推动产业链和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首先,要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准入和产能扩张。积极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最终实现以新产能代替高耗能生产方式,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其次,要落实工业领域及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改善工业用能结构,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做强绿色制造业,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 责任编辑:王一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