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动态

江汉油田在页岩气开发中,推进一体化地质导向智能平台应用,大幅提高钻井施工质量

让钻头“长眼睛”瞄准地下优质储层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4-09-24 08:02

戴 莹 叶 鑫 刑 警

9月7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焦页32-Z5HF井顺利完钻,水平段一趟钻进尺2782米,优质储层钻遇率达100%,钻进过程中油气显示活跃,钻井施工质量优良,为日后气井高产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江汉油田运用一体化地质导向智能平台的新成果。

“通过一体化地质导向智能平台,我们可以密切关注和管控气井在水平段钻井施工的全过程,让钻头像长了眼睛一样,在储层中长距离拐弯抹角地钻进,确保高质量钻井施工。”江汉油田产建管理中心技术管理室主任崔志恒介绍。今年以来,江汉油田气井平均优质储层钻遇率在96%以上,居国内领先水平,46口气井优质储层钻遇率达到100%。“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说。

钻井,就是为气井修建外输通道。钻头要在地下几千米深处,顺着起伏多变的储层穿行。优质储层钻遇率越高,气井就越有可能获得高产。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在深入推进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江东、平桥等区块立体开发的同时,持续加大复兴、红星等外围产建区的开发力度。这些产建区跨越湖北、重庆两地,井距最远200公里以上,繁忙时,一天有9口气井同时实施三开水平段钻井施工。如何在湖北、重庆两地的钻井施工现场,有效填平距离的沟壑,同时开展多口井的地质导向工作,实现多口气井的三开水平段优质钻井施工呢?

江汉油田和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经纬公司等一起,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原则,深入推进一体化合作开发,持续完善和优化一体化地质导向智能平台各功能,通过平台内的随钻数据远程传输、地质导向建模、速度模型校正、构造模型生成等功能,实现钻井、测井、录井数据的实时传输、接收、集成存储和管理。

红星地区作为江汉油田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其最优质储层厚度仅有3米。在垂深近4000米的地底,想指挥钻头精准钻进,好比在黑夜里开车,驾驶员只知道目的地大致位置,想要安全准时到达,就需要根据行驶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而一体化地质导向智能平台,可以让钻头所在的地层和钻进中的各类参数及时呈现出来,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掌握和调整。“这让钻头好像有了导航一样,在几千米的地下瞄准优质储层打,同一块气田可以开采出更多的页岩气,有效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崔志恒说。

红页16-4HF井地下情况复杂,存在着地质靶窗窄、地层起伏大、微幅构造复杂、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诸多难题,技术人员优选先进工艺,充分运用一体化地质导向智能平台,仔细分析各项数据,不断优化钻井决策,防止钻头打偏,最终该井优质储层钻遇率达100%。

此外,该平台还添加了井眼轨迹防碰预警功能,技术人员根据气田地下井网情况和钻井防碰准则,计算出施工井位防碰危险系数,运用可视化软件、丛式井防碰软件,开展邻井距离扫描和参数计算等,全力开展钻井智能化防碰绕障工作,使气田井眼轨迹防碰工作进入“高像素”时代。今年以来,江汉油田完成天然气井钻井施工102口,成功实现井眼轨迹零碰撞。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