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 政工

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管道运维中心42名党员以田野为邻、以管道为伴,忠诚守护油田“大动脉”

田野里有群不一样的“低头族”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4-10-21 08:14

张松才 郭 彪 李倩峰

在中原油田豫东北东濮老区百里油区,每天都能看到“红工衣”忙碌的身影。他们沿着输油管道低头认真巡检,前前后后地查,仔仔细细地看,管道附近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我们中心42名党员承担着77.5千米输油管道的巡检任务,3年来这条管道累计输油300多万吨。”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管道运维中心党支部书记郭彪介绍道。

“巡线不是逛景,不光人到,更要心到。”

中原油田在黄河以北共有6条输油主管道,这些管道半数敷设于2000年前后,其中三分之二为钢质材料。

今年57岁的老党员单叶华是运维二班的一名老员工,有着多年的巡线经验。工作中,他专挑最长、最难巡的线段巡检。

濮三中转站到大王庄段输油管道长8.1千米。老单踏草滩、蹚水泊、爬桁架、穿树林、翻牛圈……巡线足迹不离管道。

隐患虽藏在细微处,但都逃不过老单的“慧眼”。管道两侧有草丛,他用木棍拨开看;管道临近沟渠,他贴着沟边巡、沿着渠沿走,望望水面有没有异常。

老单巡线从不戴耳机,也不看手机,一路上左顾右盼。

10月10日,老单像往常一样带领青年党员一同巡检。深秋时节,管道两旁的金银花有半人多高,密密匝匝的。老单不时蹲下身,深嗅细闻。

边走边聊自己的巡线心得:“管道两侧的土较松软,管道里的油温有60多摄氏度。一旦有油漏出,就会把上面的土拱起来,会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巡线不是逛景,不光人到,更要心到。”……

3年来,管道运维中心党员们用脚步丈量管道,用责任守护安全。他们及时发现管道隐患,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上

今年夏天,运维一班副班长、党员周广雷手头的活儿格外多。

老旧管道更换施工,49岁的周广雷必到场执行安全监护,监督施工质量。文二中转站-文一寺台公路南输油管道长2.5千米,防腐层破损严重,需要更换。清晨,施工队上工早,周广雷比他们提前1小时赶到现场。

现场盯守是个磨人的活儿,既要严把施工安全关,又要紧盯施工质量不能“短斤缺两”。工地上连片树荫都没有,周广雷顶着灼灼烈日,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

运维一班22名员工,平均年龄52岁。同事们无论谁有事请假,周广雷都二话不说,主动要求替班。“今年前9个月,周广雷就义务替班86个。”运维一班班长朱小广说。

周广雷曾在“黄继光连”服役。他总说:“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油田,我都没给黄继光老班长丢脸!”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上。管道运维中心共有14名像周广雷一样的退伍军人,他们退伍不褪色,争相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挑大梁。他们尝试使用无人机采集管道周边地貌实景图片,助力采油厂建立管道数字模型。夏天雨水稠密,野草疯长,他们利用工余清除巡线小路上的野草,及早消除巡线障碍和隐患。

多技傍身守护油田“大动脉”

计算机达人/无人机驾驶员/应急抢险能手……

在管道检测班,46岁的党员董晖是个乐于钻研、多才多艺的“斜杠达人”。

9月2日晚8时,董晖在濮阳县后草场村南夜巡时,发现一处隐患。他赶紧向值班干部汇报,要求管道停输并派人支援。接着,他迅速挥动铁锨,在管道四周筑起土围堰,随后找出了隐患的位置。支援的同事到现场后,董晖带头跳进两米深的土坑里,猫着腰施工消除隐患。

管道运维中心员工平均年龄50岁,大伙儿徒步巡检,时间久了身体吃不消,董晖便带头学习无人机巡检。2022年,他购买了一架小型无人机,按照技术规程反复练习,顺利考取了操作许可证。随后,他手把手指导同事们练习起飞、悬停、横飞、转向、俯仰、拍摄……如今,管道运维中心已有25名员工考取操作许可证,成为无人机驾驶员。

人工巡检和无人机巡检,只能发现地表异常情况,对管道损毁、腐蚀情况无能为力。

2023年,管道运维中心配备了磁记忆探管仪。使用这套仪器,无须开挖土层,就能精准采集管道发生的弯曲疲劳和腐蚀造成的壁厚变薄等信息。

操作磁记忆探管仪,班长姬根荣是“老把式”,董晖便跟着姬班长虚心学习。董晖双手托着6千克重的磁记忆探管仪主机,不抖不晃,在管道正上方平稳行走,一刻也不停观察主机屏幕上的波纹变化,采集大量数据。一天下来,他两腿酸胀,右臂累得发抖。半个月后,董晖已经熟练掌握了磁记忆探管仪的操作技巧。截至目前,董晖他们利用磁记忆探管仪测出多处管道破损和腐蚀点,现场开挖后符合率高达95%。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