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杂志

能源央企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政策要求和着力点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1期 时间:2025-01-17 16:00

周丽莎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导读:能源央企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需从深化内部改革、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推动改革措施的落实。

能源央企在深化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明确战略方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央企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创新,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

能源央企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升级,能源央企亟需明确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以更好地适应能源转型的新趋势。

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立能源战略地位。能源央企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应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要积极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多元清洁供应体系。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为了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为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支撑。2023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4%,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其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40%。能源央企应在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中贡献力量。

三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优化能源市场结构。深化电力与油气体制改革不仅促进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也推动能源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煤电两部制电价政策的落实,有效缓解了煤电企业的经营压力,促进了新能源的并网消纳。在油气体制改革方面,政府致力于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公平开放,加强对管道上下载开口工作的指导和约束,加快管网互联互通。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以来,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持续增长,管网互联互通程度不断提高,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能源供应效率。

四是激发能源科技创新,引领高端智能发展。我国能源科技领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正通过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具体应用上,电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智能微电网建设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接纳能力提升了20%以上。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效率提高了30%,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此外,核电数字化转型技术示范项目也已成功实施首批,为行业树立了标杆。虚拟电厂、新能源可靠替代、先进煤电、新型储能等新技术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中,为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拓宽全球市场版图。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形势变化,积极统筹国内外市场与资源,致力于扩大高水平能源国际合作,以增强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在巩固煤炭国际贸易合作的同时,不断深化与油气资源国的合作,确保了油气进口的稳定性与多元性。此外,与周边国家在电力互联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如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项目中的输电线路建设,有效促进了区域能源互联互通。在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方面,我国积极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共赢新模式。同时,与东盟、阿拉伯国家等的清洁能源合作也在稳步推进,比如成立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筹建中阿清洁能源合作中心等,特别是在氢能领域,我国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开展了广泛的务实合作,共同探索氢能产业链的发展路径。

把握好改革实施的政策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必须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资监管部门的相关改革要求,精准把握改革实施的政策导向,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能源央企结构调整方面。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能源主业,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同时,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能源央企优势资源,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在健全原始创新制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政府制定政策引导与支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能源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创新环境和保障。完善能源企业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能源央企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是在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强调推动能源央企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是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源央企竞争力的关键。要求推动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打破行业壁垒和市场垄断,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源央企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支持能源央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能源技术、标准、规则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资助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等措施,为能源央企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五是在加强监管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国资监管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管,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监管政策,确保能源央企能够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能源央企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第一,深化内部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从内部着手,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权责关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精简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决策高效、执行有力。同时,加强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企业稳健运营,为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打造智慧能源体系。应紧跟时代步伐,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推动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智能化管理。同时,要注重数据资源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并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为企业的智能化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持续培育发展动能。科技创新是能源央企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应注重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内部人才、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源产业布局。能源央企作为能源产业的主力军,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应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清洁能源的投资与开发力度,构建起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这不仅包括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还应积极探索氢能、储能等新兴能源领域,以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需注重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推动能源消费向高效、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此外,还应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通过参与国际能源项目、技术合作、标准制定等方式,提升企业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 责任编辑:孙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