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2-21 08:18
编者按
世界经济论坛,又称达沃斯论坛,被誉为“世界经济风向标”,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非官方经济论坛之一。习近平主席曾3次出席论坛活动并发表重要演讲,倡导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共创美好世界。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1月24日落下帷幕,来自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代表重点关注了重新构想增长、智能时代的产业、投资于人、保卫地球和重建信任等五大领域。
1月20日,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正式发布并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吸引了全球开发者涌入,如英特尔、AMD宣布为其提供硬件支持。1月27日,DeepSeek应用登顶苹果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并在下载榜上超越了ChatGPT。近期,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分别宣布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由DeepSeek引发的“开源盛世”正好回应了本届达沃斯论坛年会的主题——“智能时代的合作”。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卢雪梅 提供
达沃斯论坛2025年年会热点
1月20日~24日,第55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主题是“智能时代的合作”。基于这一主题,本届年会的讨论围绕相互连接的五大核心主题展开,即重新构想增长、智能时代的产业、投资于人、保卫地球、重建信任。其中,人工智能革命成为热议话题,而军事冲突、贸易摩擦和通货膨胀等世界性事件也是讨论的焦点。
热点之一:保护地球
年会围绕“保护地球”这一核心主题先后举办了26次现场会议,就碳定价和生物多样性市场、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30)和气候变化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美国前副总统兼气候活动家戈尔、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和“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组织首席执行官达米罗拉·奥贡比伊等均受邀成为发言人。
热点之二:拥抱智能技术
年会以“智能时代的产业”为核心主题举办了30多场演讲,来自各界的120多位知名人士受邀成为主讲人,其中包括Salesforce、辉瑞首席执行官,微软副董事长兼总裁,优步首席执行官,Alphabet和谷歌总裁兼首席投资官等。讨论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革命和数据中心要实现指数级增长主要依赖充足的能源供应,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发展智能技术则需要对这些能源进行脱碳,新的创新冷却技术成为完美的终极解决方案。相关数据显示,新技术可以减少近80%的能源消耗,并将数据中心保持芯片冷却的现场用水量降为零。此外,这一主题下的现场会议还探讨了核电容量、工业脱碳作为增长战略和电动汽车供应链等问题。
热点之三:投资于人
年会围绕投资于人的核心主题举办了45次研讨会议,受邀发言人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知名历史学家和作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和新西兰前总理,以及奥运会跳水冠军等。讨论认为,气候变化不断加速将使世界更加分裂,并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有人提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稳定全球粮食供应,帮助小生产者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并呼吁出席年会的各国政府官员、私人投资者和创新者,投入资金、知识和技术,追求更加共享的繁荣,造福全球。同时,扩大新兴智能技术的使用人群范围,从而避免全球风险,降低发生饥饿和冲突的可能。
热点之四:战争与和平
对仍处于地缘纷争中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这次年会是重获和平的重要机会。近100位发言人受邀讲话,就人工智能治理、中东冲突和选举等全球关注问题进行了研讨。以色列、哈马斯等相关各方也借机展开了交流,并一致认为,特朗普应能推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关于伊朗问题,特朗普表示,准备重启核协议谈判。对此,伊朗负责战略事务的副总统贾瓦德·扎里夫表示,接收到这一不含威胁意味的信号。
特朗普曾表示,要在上任第一天结束欧洲地缘政治冲突,但这一点显然并未实现。在本次年会上,特朗普曾通过远程视频讲话称,希望立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就结束近3年的欧洲地缘政治冲突进行谈判。近期,特朗普已频繁与欧洲地缘政治冲突相关方通话。
热点之五:人工智能体
过去两年,ChatGPT等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近期我国推出的DeepSeek -R1大模型或将改变西方技术独领风骚的局面),以这些人工智能模型为基础的智能体及其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会科技高管和投资者表示,使用人工智能体(AI agent)实现任务自动化,将由简入繁地推动下一波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模型规模庞大且复杂,需要大量数据,与之有关的讨论都围绕基础设施问题展开。美国企业高管认为,美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于中国,但仍需要政府推出技术友好型政策和投资来保持这一优势,美国是否具备独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是问题关键。
热点之六: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简称DEI,是达沃斯论坛年会上的又一热点,包括性别平等、劳动力多样化和更好地代表少数派的权益。私营部门的代表认为,他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放弃多元化项目,尤其是特朗普发布的一系列对DEI项目执行有负面影响的行政命令,使其无法为女性、少数群体提供机会。
热点之七:中国
特朗普重返白宫引发了中国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对世界两大经济体双边关系或将恶化的担忧。但特朗普在重新掌权的第一天出人意料地推迟了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计划(随后又在2月1日发出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此事目前仍在持续发酵),并在达沃斯论坛年会的视频讲话中表示,需要中国帮助结束欧洲地缘政治冲突。此举引发对中美和解前景的猜测及“蜜月”保质期的质疑。全球投资者仍对中国相关资产兴趣浓厚,也渴望看到更多具体的刺激政策。
热点之八:欧洲未来怎么走
参加本次年会的全球领导人呼吁,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新形势下,欧洲需要重新考虑经济和监管战略,并强调欧洲应更具竞争力、创新性,以及团结的必要性。与会者警告称,欧洲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有必要放松监管,营造有利于企业繁荣发展的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转变心态至关重要。
欧洲理事会前主席米歇尔更是提出,欧洲应“少说话,多行动”。德拉吉报告(欧盟发布的欧洲未来竞争力报告)表明,应对欧洲的监管方式进行结构性改革,包括增加欧洲投资银行(EIB)的资本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应寻求对国防和商业领域的投资。
在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华为欧洲区高级副总裁肯尼斯·弗雷德里克森呼吁,欧洲应进一步提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强调积极主动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集体行动、简化投资和营造共同市场。
年会达成的普遍共识是,欧洲必须努力保持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而合作是应对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挑战的关键。欧洲具有很强的韧性,这在过去的危机中都有体现,迎接挑战是欧洲的强项。
热点之九:重振经济
年会以“重新构想增长”为核心主题安排了47场演讲,旨在探讨如何建设更强大、更有韧性的经济体,以及寻找新的增长来源。欧洲央行行长、知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等受邀成为发言人。他们的发言力图为低迷的全球经济“开药方”,以提供重回增长轨道的解决方案。
中国石化达沃斯论坛足迹
•2023年1月16日~17日
集团公司总经理赵东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有关活动,聆听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致辞,参加刘鹤接见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负责人活动,陪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会见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
其间,赵东会见了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阿尔法基,希望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会见了品牌金融创始人海格,并希望深化合作,持续提升中国石化国际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采访,阐述中国石化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发展地热和生物航煤、深化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规划和举措;会见了雪佛龙首席执行官沃思,就深化传统油气合作、携手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交换了意见;会见了标普全球副董事长耶金,就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能源价格走势、能源转型路径选择等进行深入探讨;会见了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纳瑟尔,一致同意继续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拓展相关合作。
•2024年1月16日~17日
集团公司总经理赵东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有关活动,聆听国务院总理李强的致辞,陪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会见施瓦布。此外,赵东还会见了巴斯夫候任董事长凯礼;听取了标普全球大宗商品业务总裁萨哈关于油气市场形势的观点分享;考察了日立能源公司在瑞士伦茨堡的半导体工厂。
1月17日,中国石化与bp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持续加强在成品油零售、石油和天然气/LNG贸易、润滑油和船用燃料油销售、上游等领域的合作,并探索低碳能源领域潜在合作机会,特别是深化新能源汽车充电和相关领域合作,助力交通领域能源转型。
•2025年1月20日~22日
集团公司总经理赵东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有关活动,聆听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的致辞,参加国务院国资委与央企负责人集体会见施瓦布的活动。
其间,赵东还出席了化工与先进材料行业理事会CEO会议并发言,就化工行业转型等话题进行讨论;会见了LG化学副会长兼社长辛学喆、bp执行副总裁林伟立等,就深化相关领域合作交换了意见。
(范立平 戴安妮)
达沃斯论坛2025年年会与能源有关的那些事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以经济为锚的达沃斯论坛年会自然也离不开对能源的讨论。鉴于当前全球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贸易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地缘冲突迟迟未见缓和,以及气候变化加速态势日益显化,本届年会比以往更关注能源安全,以及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对全球能源局势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能源政策,尤其是美国的能源政策;技术进步和监管决策对全球市场和能源转型的作用,以及合作应对未来能源挑战的必要性等。
能源转型势不可挡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本届年会的视频演讲中表达了对化石能源的偏爱,其称,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竞争优势,美国要将目前的能源产能提高一倍,煤炭也将成为备用能源。与之对应的是,他上任首日就签署了6项与能源相关的行政命令,包括取消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限制和退出《巴黎协定》。这些举措引发了与会者对能源转型可能停滞不前的猜测。
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清洁能源技术仍将继续发展,能源转型趋势已成,且势不可挡。从成本来看,太阳能和风能,甚至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都在不断下降,如果达到一定规模,意味着能源转型将具备巨大的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能源转型不仅表现在电力系统中日益增加的可再生能源比重,而且涉及跨行业和社会性的全系统复杂变革,以及公平、安全且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与会代表认为,建立新的能源系统需要大量的新矿物,矿产供应链与能源转型息息相关。
合作共赢成为共识
虽然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多变,贸易和其他领域也频现分裂迹象,但就能源转型进行多方合作成为本次年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与会代表认识到,没有任何公司或国家能单独应对这一挑战。企业代表努力寻求在能源转型领域开展业务并保持增长势头,多位代表呼吁在创新、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强公私合作。
欧盟委员会则在会上发起全球能源转型论坛,倡议将政府、企业和投资者“连接起来”,推动实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增长两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目标。
人工智能不可或缺
人工智能背后是需要更多电力支持的大型数据中心,这种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不同地区也将影响各异。与会者深入讨论了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增长在总能源需求增长中的比重,对人工智能加速能源转型和创新带来的“绝佳机会”兴趣浓厚。
达沃斯论坛发布的《人工智能的能源悖论:平衡挑战与机遇》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从优化电网和能源系统到预测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有力支持能源转型。
达沃斯论坛的由来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成立于1971年,因在瑞士达沃斯首次举办年会,又称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虽然是非官方国际性机构,但在全球经济领域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蜚声全球的高端经济类年会,世界经济论坛每年的聚会都是“星光闪耀”。
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起与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因冷战而分裂,美国国内因越南战争而出现裂痕,石油危机也迫在眉睫。施瓦布在著作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应该服务于所有利益相关者,而非仅仅是股东,还应包括员工、供应商和公司所在的社区。这种对社会负责的概念在当时属于打破常规的“异说”,随后却经受住了考验并获得认可。如今,“利益相关者”概念已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个指导性原则。
1971年1月,在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各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欧洲部分商界领袖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了一次会议,众多企业、政府和社会团体的领导者来到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度假村,共商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探讨应对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施瓦布出任本次会议主席,倡议创建欧洲管理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由此诞生;2月,施瓦布在达沃斯组织召开首届欧洲管理论坛,来自31个国家的约450人参会,有欧洲企业的经理、美国大学的学者等。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议题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重大事件,从柏林墙的倒塌到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从能源危机到气候变化,无一遗漏。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且代表着重要的主导力量。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不仅为世界各地架起了经济桥梁,而且通过斡旋实现了政治主张,比如让曼德拉与时任南非总统的德克勒克同时现身会场并握手,一定程度上促成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此外,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还发起了关爱落后地区儿童的活动,为十几亿儿童接种了疫苗,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存率;也曾为环保主义者提供发声平台,让更多人关注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质疑,有人称其为傲慢精英聚会、空谈俱乐部,但毋庸置疑的是其始终会聚了社会各界重要领袖,并努力通过对话交流改善了世界经济状况。“达沃斯精神”代表开放与合作的态度,这一精神贯穿历届年会,并直至当下。回顾近年来全球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坚定不移地维护全球合作这一愿景上,中国和达沃斯论坛一直是同路人。达沃斯论坛见证了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中国的理念和成就也让“达沃斯精神”更耀眼。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犹如全球经济政治的试温计,每个细微变化都能折射世界格局的变动趋势。这里也是一个大思想库、大舆论场,思想和舆论的碰撞会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达沃斯论坛发展简史
•1971年——首届达沃斯论坛年会
克劳斯·施瓦布创立了欧洲管理论坛,并在达沃斯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来自31个国家约450名与会者在阿尔卑斯山下齐聚一堂,就管理技术改善进行了探讨。与会者多是欧洲各公司的管理人员、欧盟委员会的成员和美国大学的知名学者。
•1972年——政要加持
在1972年的年会上,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应邀出席并发言,这也是该论坛首次有政府首脑参加并发表演讲,意味着这个非官方国际性机构开始获得政治认可。
•1973年——达沃斯宣言
1973年的年会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意大利实业家奥雷里奥·佩切伊就其著作《增长的极限》发表演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认为必须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限制作出抉择,引发热烈反响;二是与会者基于施瓦布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起草了一份道德准则,又称《达沃斯宣言》,为论坛成为世界级经济年会提供了契机。《达沃斯宣言》在2020年年会上进行了更新。
•1976年——连接阿拉伯国家与西方世界
1976年,欧洲管理论坛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共同发起一项计划,为全球新兴经济体提供了向与会者介绍投资项目的平台。西欧与阿拉伯国家就各领域实际的商业合作进行了讨论,缓和了双方因1973年阿以战争和随之而来的石油禁运导致的紧张关系。此次年会还邀请了美国消费者权益活动家和环保主义者拉尔夫·纳德等知名人士发表演讲,增加了大众的参与度。
•1979年——向中国敞开大门
随着改革开放初启,中国首次向欧洲管理论坛派出了代表团。同年晚些时候,施瓦布也应中国社科院院长邀请,率领由20名欧洲企业首席执行官组成的论坛代表团首次访华。在达沃斯论坛开启与中国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促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商业峰会”。
•1987年——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
1987年,冷战接近尾声,时任西德外交部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强烈呼吁西方改变对苏联的态度。在他出席达沃斯论坛的同时,苏联也派出首个正式代表团参会。部分历史学家至今仍认为,根舍的讲话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届年会上,为了更好地反映成员的全球性和以经济政策为活动重心的事实,“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
•1988年——斡旋希腊和土耳其的关系
1988年,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紧张,并几乎升级为战争。时任土耳其总理图尔古特·厄扎尔和时任希腊总理安德烈亚斯·乔治乌·帕潘德里欧在年会的会谈中重建了信任,避免了进一步冲突。两国在年会期间签署了旨在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达沃斯宣言》,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在促进世界和平方面的众多贡献之一。
•1990年——德国统一和新欧洲
1989年10月,东西欧的分水岭和冷战的鲜明象征——柏林墙被推倒了。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在达沃斯论坛年会的推动下,一个由东德议员、西德议员和商界领袖组成的非正式团体联合起来,呼吁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制订货币稳定计划。这一倡议成为西德和东德经济统一的支柱。本届年会还举行了“新欧洲”会议,首次将西欧和东欧国家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
•1992年——助力结束南非种族隔离
本届年会见证了反种族隔离领袖、非洲人国民大会(ANC)主席曼德拉获释后与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时任南非因卡塔自由党主席曼戈苏图·布特莱齐首次在南非境外的共同露面。曼德拉和德克勒克的握手象征着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为了这一会晤,施瓦布曾多次前往南非与每位领导人讨论。可以说,施瓦布及其主持的达沃斯论坛为南非消除种族隔离作出了贡献。
•1998年——G20的诞生
与会代表意识到将新兴市场纳入全球金融系统的重要性,强调应建立由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机构。1998年底,在德国波恩举行了后来被称为二十国集团(G20)的会议。施瓦布等人提议将G20会议提升为峰会,并最终在2008年实现。2009年9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举行的世界领导人会议宣布,G20将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协调全球经济政策的主要论坛。
•1999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的起源
1999年的年会以“负责任的全球”为主题,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施瓦布讨论了如何团结与会者、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即联合国全球契约(UN Global Compact)的起源,包含十项道德原则,目前已有近1万家公司签署。
•2000年——全球疫苗及免疫联盟的启动
第30届达沃斯论坛年会具有特殊意义。本届年会上,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诞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是早期支持者之一,1996年以来他一直参加达沃斯论坛年会。到2023年,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已惠及逾11亿儿童,避免了逾1880万例死亡。其他由达沃斯论坛年会发起的卫生行动还包括成立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2002年),以及创立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2017年)。
•2002年—— 9·11事件与纽约年会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为了声援美国人民及纽约市民,世界经济论坛决定在纽约举办2002年年会,这也是该论坛历史上唯一一次在达沃斯以外的地方举行年会。
•2005年——性别差距报告
本届年会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妇女赋权:衡量全球性别差距》。受此影响,2006年年会又发布了《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成为继《全球竞争力报告》后最受关注的年度基准报告之一。与此同时,达沃斯论坛在各国陆续设立工作组,加大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力度,以推进实现男女平等的进程。此外,施瓦布还提出了“中国夏季达沃斯”的设想。
•2007年——迫在眉睫的危机
2007年年会前瞻性地发表了《全球风险报告》(Global Risk Report),警示资产价格飙升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同年9月,首届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在中国大连举办。此后的年会为了与之区别,又被称为达沃斯论坛冬季年会。随后的2008年,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2012年——举行区域性会议
本届年会还扩展了办会地点,举行了多个区域性会议,比如东亚会议首次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非洲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中东、北非和欧亚地区会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等,为强化区域组织合作搭建了全球治理平台。
•2016年——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
由施瓦布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本届达沃斯论坛年会的主题。为帮助政府和企业跟上科技进步的脚步,达沃斯论坛还设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网络中心,与全球100多家企业和政府合作推动新兴技术应用,并降低其对社会的风险。该中心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支持无人机和商用飞机的灵活空域法规,推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政府采购指南,并制定了灵活的个人数据政策。
•2018年——女性领导人组成的小组
2018年达沃斯论坛年会的联合主席小组成员是来自不同机构的杰出女性领导,向世界传递了强有力的性别平等信息。本届年会的政治参与度极高,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特朗普、印度总理莫迪、法国总统马克龙、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等国家元首均有参会。希腊总理会见了马其顿总理,双方同意将一条高速公路改名为“友谊路”,代表该地区长期存在的命名争议问题开始有了向好的发展。
•2019年——应对气候变化
此次年会邀请全球知名的气候活动家参会,体现了对环境危机紧迫性的深刻认识。论坛的气候倡议支持公共和私营部门扩大合作范围,以加速应对气候的行动。成立于2014年、由达沃斯论坛发起的首席执行官气候领袖联盟,就是致力于向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而成立的全球商业领袖团体。
•2020年——团结与可持续性
第50届年会再次倡导“利益相关方理论”,寻求协助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跟踪《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推动有关技术和贸易治理的讨论。施瓦布在会上表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世界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必须重构企业和政府的气候目标。
•2021年——线上达沃斯
受疫情影响,2021年的达沃斯论坛年会从线下转为线上。虽然缺乏面对面的互动,但此次年会启动了40多项举措,成立了爱迪生联盟。该联盟如今已为2.8亿人提供了电子银行、移动钱包和电子支付等数字金融服务,为9000万人提供了远程护理和医疗等数字保健服务,为1800万人提供了在线优质教育、远程学习解决方案和技能培训。
•2022年——春季达沃斯
2022年的达沃斯论坛年会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次于春季举办,是疫情后的第一次线下会议,是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发生以来的第一次会议,也是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6)以来领导人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热点包括:战争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粮食和能源双重危机等。
•2023年——分裂世界中的合作
2023年,第53届达沃斯论坛年会再次于1月举办,此时全球社会正面临一系列危机,各国领导人围绕“分裂世界中的合作”主题进行了会晤,能源安全、技术风险和机遇、气候危机和贸易弹性成为重点议题。
•2024年——重建信任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重建信任”,主要议题包括在分裂的世界中实现安全与合作,为新的时代创造增长和就业,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长期气候、自然与能源战略等。由于全球正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经济增长乏力、多国债务飙升、气候灾难频发等诸多挑战,亟需强调重建全球利益相关方之间信任的重要性,以共同应对各种危机。而年会则为重建信任提供了绝佳机会,全球政商精英借此机会探讨了如何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