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看台

泸州油库:长江边的“无废港口”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3-12 08:24

编者按

今天是植树节,一个有关绿色的节日。四川石油泸州油库如何打造成长江边的“无废港口”、甘肃石油酒泉油库如何成为丝路上的“工业花园”,这两家油库分处不同地域,都写出了一篇关于绿色主题的好文章。身处能源化工行业,绿色始终是中国石化品牌的底色。读者可从这两家企业的具体做法中感知一二。

□韩慧贤

3月初,阳光温暖,微风柔和,一艘满载着2000余吨汽油的运输船沿着奔腾的长江缓缓驶向四川石油泸州油库卸油平台。

泸州油库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始建于2010年12月,2014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一期总库容3万立方米,设有A级化验室。作为川南地区仓储核心,油库主要承担川南地区成品油供应保障及高级别质检工作。

下午1时,运油船靠岸,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油库负责人周路带领3名卸油工人开始卸油前的准备工作:停船固定、安全检查、油品检测、计量核对……整个过程耗时近两个小时。一切准备就绪,工人迅速将输油软管与船只对接,开启抽油泵卸油。卸油过程中,3名卸油工人分工协作,检测、核对、接管、开泵等工序有条不紊,连卸油速度、温度也都严格按照规定。

“1个小时内,汽油卸油量为180吨、柴油卸油量为220吨;到了夏天,气温超过35摄氏度不能卸油,只能夜间作业。”周路介绍,每月到油库卸油的船有10~12艘,平均一艘船载油量为2000余吨,全部卸完大概需要12个小时。

“这既考验细心,又考验耐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周路说,一方面,安全生产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另一方面,由于油库处于长江上游且采取水路卸油,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其中最大的污染风险来自卸油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周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滴油也不能漏进长江”。

如何保护一江清水?泸州油库的宝贝还真不少。

站在卸油平台,周路指向正对的江面,只见一圈黑色的围栏将卸油平台围住。“这是我们长约700米的围油栏,作用是将泄漏的油液圈在这个范围内,不向外扩散。”周路介绍,除了围油栏,油库还配备了吸油毡、储油囊、水面收油机和扫舱罐等。这些设备联合使用,能应对一般的漏油情况。

“油的密度比水小,即使发生泄漏,油也会浮在江面,油库配备的这些装备可轻松地将江面上的漏油吸干净。”周路说。

为进一步节能减排、守好安全和绿色底线,泸州油库不断改造工艺、升级设备,严格规范固废处置流程。目前,泸州油库已实现码头三级隔油池及转运系统清污分流,同时建立常态化环境监测机制。此外,泸州油库每季度还联合泸州海事局、长江泸州航道局等部门,开展常态化巡查、环保应急演练等工作。

“我们平时很重视绿化工作,开垦荒地、打造小菜园,并种植果树和观赏性树木。”周路说,泸州油库连续10年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目前油库港口码头的9000平方米土地,绿植覆盖率达30%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日,泸州油库顺利通过泸州市“无废城市细胞”建设评审验收,成为销售企业首座,也是四川省首座“无废港口”。

(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