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杂志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3期 时间:2025-03-12 14:13

唐任伍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技术是产业创新的“牛鼻子”,对国有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效应,形成强烈的产业关联带动效果,成为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

※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赋能国有企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化,形成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能加速国有企业产业间的融合,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重塑国有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动能、新优势

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新质生产力为强大引擎,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国有企业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天然优势

国有企业作为国之重器,具有支撑底座实、规模实力强、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等四大优势,有能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装备、生产模式、要素分配方式的不断更新,推动新质生产力优化升级,实现生产力形态的革命性突破。

支撑底座实。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国家通过金融、财政、产业、人才等各种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政策,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支撑底座。通过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坚持长期主义,加大布局力度,特别是聚焦算力、数据、大模型、应用场景等领域,攻关关键技术、汇聚数据资源、赋能行业应用、培养优秀人才,提升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驱动国有企业向新质生产力价值高地迈进。

规模实力强。我国国资系统监管的国有企业规模巨大,很多进入世界500强,资产规模和营收增长明显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2024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突破9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9%;实现增加值10.6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在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中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在新能源、新制造、新赛道的行业内,投资力度大,社会贡献大,公共服务能力强。

产业布局全。我国的国有企业分布在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确保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工业中的全面覆盖。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依托基座和应用范畴,既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包括近年来中央企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传统优势产业,尤其是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信息等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应用场景多。相较于美西方率先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文本生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效,我国国有企业在工业领域掌握了更丰富的过程数据、传感器数据和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来源。同时,国有企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丰富的应用场景、数据资源和自建的计算中心,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底座。因此,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国有企业占据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发挥好国有企业海量数据、丰富场景优势,敢于为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赛道提供试验场和试错路径,有助于加速新质生产力优势的形成。

新质生产力对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

当今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代表性的有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这些标志性的新质生产力,是以数智化为核心元素,通过算法、算力手段,体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具有智能合约、平等性、去中心化、透明性、加密算法、隐私保护等功能,这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以强大的赋能能力,驱动国有企业生产装备、生产模式、要素分配方式以指数级速度不断更新,全链条、全系统地优化了物质生产力。

一是赋能国有企业产业体系完整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科技国有企业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施全方位的制裁和打压,使国有企业的产业链完整性受到影响。因此,大力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推动实体产业和虚拟产业融合发展、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同时发展,丰富产业多样性,弥补产业空缺,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跃进。

二是赋能国有企业产业体系创新化。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技术是产业创新的“牛鼻子”,对国有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效应,形成强烈的产业关联带动效果,成为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驱动国有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国有企业的产业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的现代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使国有企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三是赋能国有企业产业体系智能化。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标志之一,是提升国有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推动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智能化技术不断迭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变革和管理方式,影响了国有企业的产业组织形态、生产经营方式和治理管理机制,催生了国有企业诞生更多的高质量、高效率新兴产业形态,形成数实融合、运营成本降低、抗市场冲击能力增强、碳排放减少、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是赋能国有企业产业体系融合化。融合化是国有企业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特征之一。国有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迫切需要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做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数字化产业与实体产业融合、科学技术与全产业融合等,以产业融合、要素融合释放国有企业的倍增效应。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赋能国有企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化,形成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能加速国有企业产业间的融合,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重塑国有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动能、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促进国有企业价值提升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为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组织运行和社会制度体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影响,并将新质生产力的数据要素、算法、算力融于国有企业各产业、各领域,以其强大创新的乘数效应和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促进国有企业的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使国有企业传统生产力焕发出更高效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蓄势待发,从而形成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发挥雄厚的耐心资本优势,赋能国有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实现战略性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重大战略,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实施者,应围绕国家战略的着力点,积极设立创投基金,以长远、前瞻的眼光研判产业发展趋势,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并精准地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国家战略性创新,实现国有企业功能价值增值。

二是发挥规模优势,融入海外市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国有企业品牌价值增值。国有企业规模大、社会声誉好、影响力强,应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积极拓展全球市场,融入海外市场,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成为全球化企业,在世界上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和影响力,打造国际品牌,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提升品牌价值。

三是建立市场化程度高、创新力强的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价值。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为国有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持续创新动力。因此,应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强大赋能作用,用好激励机制,提高分配机制市场化程度,完善容错免责管理办法,营造宽松创业环境,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价值。

四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数字化转型是国有企业传统产业变革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国有企业应以新质生产力要求为参照,研判数字化转型手段,修正路线和部署。在数据要素成为新质生产力主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建立数据资产估值评价体系,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实现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治理,提升决策有效性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国有企业保值增值。

五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国有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以ESG为标志的社会资本价值提升。新质生产力首先是绿色低碳、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生产力,国有企业不断融入ESG理念,将ESG工作融入公司治理和管理结构已成为通行做法,未来国有企业将进一步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更加重视ESG工作,以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在国家“双碳”目标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拓新市场,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责任,提高投资回报率和社会资本价值。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