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18 08:13
●栗 强 张 双
4月的乍得酷热难耐,在中原石油工程非洲公司乍得项目固井队施工现场,最后一方水泥浆注入Phoenix S5井地层,刚完成施工任务的CPT-Y4水泥车却突然发出异常轰鸣,仪表盘上的液压系统警报灯刺眼地闪烁。
“设备出现故障,清水泵和液压泵不能正常工作,”固井队长马超十分焦急,“这台设备一旦罢工,就无法保障其他井的固井任务。”
深夜的井场气温骤降,设备操作手薛贺星、董朝辉、吕昌建三人围坐在水泥车旁,头灯在英文说明书上投下晃动的光影。“液压泵转速异常,清水泵联动失效了。”机械工长陈鲁用扳手敲打着发烫的阀体,机油在夜风中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这些在“设备诊疗”中练就绝活的老员工正对着全英文的液压系统图纸全力攻坚。
“拆!一寸寸查!”大家齐心协力,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当第七个液压阀被小心翼翼拆下时,第一缕阳光缓缓爬上沙丘。他们轮流趴在金属构件上,用放大镜比对每一条油路走向。画下第26张液压回路图时,薛贺星突然指着压力表说:“快看!压力补偿阀的反馈信号断了!”
他的这一发现,将故障点锁定在直径不足5毫米的控制电路上。没有替换部件,他们就从废旧设备上拆解相似元件;没有技术参数,便通过逆向推导绘制电路图。连续72小时,他们轮换着休息,争分夺秒地排除隐患。第四天凌晨,液压泵终于发出平稳的运转声,设备重新启动的瞬间,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此时他们已连续奋战了120个小时。
新一天的阳光洒向大地,这台水泥车再次在井场高效运转,经历了紧急抢修的五人也回到了各自的岗位,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中。